【記者馮淑環報道】電影《歲月神偷》喚醒社會保育聲音,上環永利街因此逃過被拆命運。社企「要有光」去年底向市區重建局租用其中六伙打造成「光房」,已全數分租予十個基層單親家庭,光房首次加入「村公所」概念,其中一間「光房」劃出一百七十平方呎作共用空間,為光房家庭提供聚腳點,生活上小至「柴米油鹽」,大至升學搵工均可互相分享資訊,體現電影中六十年代鄰里守望相助精神,協助單親家庭擴大社交圈子。
「要有光」永利街的「光房」兩個月內全部租出,大部分採取分租模式,十戶共二十三人已全部入伙,單位實用面積約二百至三百平方呎不等,提供廚房、廁所和基本設施,適合二至四人家庭入住,租金因應租客負擔能力及營運成本而釐定,遠低於巿價,估計平均租金不會高於綜援租金津貼水平。「要有光」創辦人兼行政總裁余偉業指,光房協助有住屋困難的單親家庭,透過社工轉介,並非先到先得。
建築師阮文韜參考電影《歲月神偷》老香港奮力上游的精神,在其中一間光房加入「光房小天地」,倣效「村公所」概念,提供一個共用空間,加設大型書架等設施,「《歲月神偷》男主角挑燈夜讀,小天地設計希望可以貫徹向上游精神,設計唔會有好多娛樂設施,保持學習氣氛為主……碌架床亦唔止係一張床,而係一個空間」。
他指設計時最困難是要在公共空間及私密性之間取平衡,希望小天地日後成為街坊聚腳點,舉行親子伴讀班、節日派對等,亦可分享生活瑣碎事。余偉業指現時劏房空間「用得太盡」,「住喺劏房嘅人根本唔想話畀人聽,亦唔會邀請人嚟玩,希望(小天地)為佢哋提供空間,一齊參與建立社區」。他指永利街「光房」集中於兩幢鄰近唐樓,鼓勵街坊守望相助。
就讀中六的彥仔,與母親、哥哥以及妹妹半個月前入住「光房」,他指父親脾氣差,家人之間關係緊張,母親要求社工安排入住光房。他認為搬入新居後與家人關係更密切,「妹妹最開心,可以有自己一張書枱,我夜晚亦會幫手煮飯,活動空間多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