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執政黨固本培元 習近平親做表率

春節將至,國家領導人照例去到基層表達親民之意。但是,習近平十三日的延安之行,又不同以往,展現出的更多是一個普通人對故土、對鄉親濃濃的情意。

無論是作為地方大員,還是貴至國家元首,習近平對延安、對梁家河村總是不吝表達自己的感情,「我是延安人」每每掛在嘴邊,「是延安養育了我,培養了我,陝西是根,延安是魂」;此次回到曾經插隊的延安梁家河,他向鄉親們表示,「當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裏」。

不吝表達鄉親情意

特別值得一說的是,習近平此次故地之行,是攜妻女同往。老百姓都明白,在春節這個時刻,一家人同去拜年的分量。他特地用陝北話親暱地介紹自己的妻子彭麗媛:這是我婆姨;為鄉親們送禮,是每家每戶都有;同鄉親們合影,是一家一戶拍照。從這些周詳備至的細節裏,可以看出第一家庭對鄉親的情意。

這份情意來自曾經的經歷。

習近平尚不足十六歲,即作為知青從北京來到梁家河插隊。當時,他的父親在政治風暴中倒台,是鄉親們的幫助,使一個身處逆境的少年初嘗世間冷暖,將一個甚麼都不會的官宦子弟調教成一個生活、生產的能手。在艱苦的環境中,習近平完成了成人禮。

在人生起步的地方,習近平成為中共的一員,並成為基層組織的領導。在內地政治語境中,入黨也就意味着獲得了政治生命。在此之後,無論習近平獲得怎樣的機緣,走得多遠,飛得多高,其政治人生的源頭都出自這個小山村。

習近平曾向人描繪了當年插隊經歷的一些細節:擔兩百斤的麥子走十里山路;借一本書要走三十里路;幾個月吃不上肉,後來見到生肉直接吃。艱苦的環境磨礪出習近平頑強不屈、不畏苦難的性格。在當前這場反腐行動中,人民對他的這種性格有了充分的認識。

要做實事不能忘本

遠離大城市的喧囂,習近平看到真實的中國,對民間疾苦和百姓願望有了最真切的感受。正像他後來所說的那樣,「更清楚地知道甚麼是群眾、如何尊重群眾,知道甚麼叫實事求是、如何尊重事實。」他在成為最高領導人的就職演說中講到:「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衞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着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這番樸實的語言,反映出他民意訴求具體而真切的了解。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當習近平二十二歲離開黃土地時,已經不再迷惘、彷徨,有了清晰的目標理念,就是「要為人民做實事」。

平民情懷最動人。習近平再臨故地,向鄉親們兌現了曾經許下的「夫妻雙雙把家還」的承諾。更為重要的是,他向外界傳遞出這樣的資訊:不能忘了自己從哪裏來,不能忘了自己的本。

來自人民的支持,是中共賴以強大、得以成功的「元氣」,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繫,歷來被中共視作執政「本」。但是對照這幾十年來的現實,「以民為本,執政為民」淪為空話,腐敗深入執政黨的肌體,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嚴重,老百姓離心離德。習近平深知自己面臨的挑戰,一方面大刀闊斧地反腐,為執政黨的肌體「刮骨療毒」,另一方面大搞群眾路線教育,試圖為中共「固本培元」,重新喚起民眾信心。

習近平不忘「根本」與老百姓情同一家的表現,為中共大大小小的官員做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