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訴過去一年,兩岸關係有波折,更有震撼。雖然北京於「太陽花學運」後,強調兩岸交流的腳步不會停止,但對台政策也在悄悄地調整,不可能一味送大禮、交情誼。台灣內部的政治生態變化,是北京因應兩岸政策的重大考量。
由於去年六月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台後,兩岸又出現了一連串的摩擦,包括八月張顯耀被指控共諜事件;台灣期待於九月APEC會議實現「習馬會」正式破局,台灣朝野頗有微言;馬英九聲援香港的「佔中」運動,引發北京嚴厲批評;接着去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震撼了北京。為何長期的讓利懷柔政策收不到正面的效果?凡此種種,使兩岸關係面臨二○○八年馬英九執政以來的最低潮。
因此,關心兩岸關係發展者,都寄望原訂於本月初舉行的「王張會」能夠彌補,怎料竟然破局,背後的主因是大陸劃定的四條航線貼近台海中線,又未與台灣溝通協調。台灣方面下通牒令,航線三月開航時,雙方若無探討取得協議,「王張會」將踩煞車,會面無期。
另一方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因張顯耀涉洩密案不獲起訴,因而負起政治責任請辭,「王張會」更加成為絕響。兩岸關係一波三折,在後馬英九時代難有突破性的進展,美國在台協會理事卜道維也認為,無論誰接任新主委,兩岸關係將面臨停頓。
隨着九合一選舉的失敗,馬英九政府正在適應內部政治環境,兩岸政策轉趨強硬,「以台灣優先,對人民有利」成了準則,否則難以在明年大選重奪優勢。對於航道問題,馬英九支持陸委會的態度,未達共識決不接受。兩岸關係暗濤洶湧,台灣朝野對航道問題同心一致,增加了政府的籌碼,不屈服於北京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