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各族平等的國家歸屬

如何構建民族身份認同,在近年新疆恐襲事件發生後更見突出。一直以來,內地對於少數民族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例如報考學額時可以加分、甚至是預留給少數民族特別的學額;在西藏等地方,還會有就業分配等措施。

筆者認同這些做法,因為少數民族的客觀環境和條件處於弱勢,特殊政策也見合理、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少數民族的水平。可是也同時不禁要問,為甚麼推行了這麼多優惠政策之後,仍然會發生一些民族衝突問題。

除了因為極端主義等外在因素,以及資源分配爭奪等內部矛盾之外,民族身份認同才是主因。例如在新疆,一些分離主義者,就是因為不認同以漢文化為主體的社會文化結構,同時感覺這種結構貶低了維吾爾文化,所以走向了極端。

漢族作為人口構成的主體是一個客觀現實,沒辦法改變。中央政府從建國以來嘗試給予少數民族優惠政策,在物質條件上確實豐富了生活。可是從身份認同的角度來看,這些措施只能建立起經濟層面的認同感,卻沒有形成更高層次的民族國家身份歸屬。

一個理想的構想,是建立一種這樣的定位論述:各個民族因客觀環境和需要,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而形成了一份共同的民族身份認同。這種民族身份具多元文化但都是平等,不存在高低主客之別因而共同享受相同的國民待遇。共同民族身份的缺位,無論有多少物質上的優待,也將無法達致完全的和諧共存,這正是民族國家的核心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