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社區化的街市

施政報告提出,要檢視街市的功能和定位,研究如何改善營運環境,以提高競爭力和保持傳統。這是一個饒有意義、影響深遠的議題。

街市實在不只是購物場所,而是社區,功能性質與超市大相逕庭。街市傳統包括熟食檔、茶水檔,街坊在購物之外還可流連。與超市不同,熟食檔、茶檔、魚檔、肉檔乃至乾貨檔,都是個體戶式經營,不少是夫婦檔、父子檔。他們本身便是街坊,與顧客的關係,不盡是買賣商業關係,而是街坊朋友,人情味濃且可能兩三代結緣,與超市等連鎖店的缺人情味,有着根本的差別。

超市等連鎖店或許會賺錢,但賺的錢不會投入社區之內,斤斤計較制度規矩。街市的小檔經營決定權在老闆兼伙記,靈活性高,消費亦在本社區之內,錢回饋本地,並不嚴格按利潤率經營。

小商戶知道買賣的產品來源,也經年累月的經營,積累了對產品的知識,資訊、知識可與街坊分享。這就等於一個集體的知識庫,免費地讓街坊分享。由於不按利潤率經營,也不按外來的管理原則,小商戶可以銳意地把經營搞好,創出特色來。其中如個別熟食檔更可成為名店,價廉物美,吸引區內外的街坊顧客。

若是公營街市,租金更可抑壓,使小商戶可以長期經營,降低價格使街坊受惠,也可讓個人創業,多樣化的嘗試。在區內過度商業化的氛圍中,形成一片樂土。不過,我不知政府對街市的實際想法如何?領匯化則會是大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