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最低工資「漣漪效應」

施政報告有提及,香港的最低工資時薪將由三十元加至三十二點五元,現只待立法會通過,今年五月便可實施,將會至少有十多萬打工一族直接受惠。

最低工資上調,表面上是為低收入人士提供了保障,但實際上卻是帶動了整個工資水平上漲。因為香港職場,當前關鍵問題是香港本土的人力資源有限,很多行業如餐飲、零售和清潔服務等中小企,為了挽留員工,一般都會再額外提高工資,加上有薪休息日,時薪一般最低達到三十六元;有些商場廁所清潔工,時薪上至五十元,而食肆臨時工時薪過半百,但也苦嘆聘人難。

近年來,本港的失業率維持在百分之三點一至三點三之間,是十多年來的新低;就業不足率更降至百分之一點二左右,也是一九九七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可說已屬全民就業。若然人力資源問題不解決,就算工資如何上漲,始終也是「有工冇人做」,且會令到大量中小企經營成本增加,有些僱主無法負擔,惟有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後果就是通脹加劇,百物騰貴,整個社會要付出代價。但是勞工短缺問題依然存在,並沒解決。

這次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了多項釋放社會潛在勞動力的政策,包括政府帶頭延遲公務員退休年齡、增託兒服務鼓勵更多婦女就業,以及努力推動弱勢社群就業,都值得支持。輸入外勞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當然前提是要本地勞工權益不受影響,這方面勞資雙方可深入探討,澳門和新加坡的經驗亦可借鏡,沒必要將之視為「洪水猛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