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租務管制

施政報告說香港樓價高、租金貴,產生出種種問題。香港眾多社會與經濟問題的根源是發展用地短缺。於是,解決方法是增加供應量。

從一個方面看,這是對的,來自簡單的市場供求關係。不過,供應不是隨便增加,除了開發因素外,還有許多的社會文化生態和體制問題要考慮,不是有地便可開發。開發也需要疏通各種限制因素,花費時間。這裏有一個時滯因素,也同時意味着不能簡單地把任何土地都列入可開發的範疇。假若土地增加有所限制,至少短期如此,政府的決策便應另找方法,在現有的制約下增加供應。施政報告提出對一些已有土地增加建築的容積比,是個即時有效的措施,但此舉亦有一定的代價,社會並不一定全面支持。

別方面看,公屋以外,私樓的供應增加緩慢、樓價還偏高,很容易被用作投資用。囤積和壟斷起來,供應增加亦未必可使樓價租金回落。此中對策只能是香港以往實行的租務管制,直接打擊樓宇作為投資工具,恢復其作為居住的主要功能。很可惜政府不願意釜底抽薪。

香港的情況,就業集中區的住房供應必然偏緊,劏房難免;這在國際其他大都會情況一樣。政府不可能在市中心區再提高容積率、也缺土地開發。應對的方法是對劏房加以監管,保障安全,並通過租務管制抑壓租金漲風。此外,用月票等方法降低費用,有助於減少劏房的需求。自置居所實際不應是政府政策重心。在租務管制外,可讓市場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