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海空聯絡機制中日得失

中日周二就力爭啟動發生緊急情況時相互聯絡的「海上聯絡機制」達成共識。日方稱,該聯絡機制是旨在避免日中因釣魚島局勢等發生不測事態的措施。此前把「海上」設想為海空域的事態,今後將使用「海空聯絡機制」這一名稱。

資料顯示,此次是第四次磋商。早於二○一二年六月,中日雙方已就建立用無線電聯絡頻率、軍方之間設置熱線,以及召開年會等達成三項共識,但由於隨後日方將釣魚島「國有化」而中斷。這次中日恢復磋商,是去年十一月安倍見習近平達成的共識。

從表面上看,因為日本方面對於釣魚島問題沒有新的承諾,甚至連「有主權爭議」也不承認。去年十一月APEC,安倍為見習近平,中日曾達致「四項共識」,但是安倍離京,日方即有人「賴帳」,將其化而無之。在此,北京仍然同意重啟該項談判,似乎是日方得分。

不過,三禪倒認為,真正得分的是中國。首先,日方主動稱「海上聯絡機制」已改為「海空聯絡機制」,以避免中日軍機異常接近導致「擦槍走火」,但是不能改變中方設置東海防空識別區的現狀,等於默認新的機制是在這一新現狀的前提下設立,也就是接受中方設置防空識別區的現實。

其次,日本「國有化」釣魚島之後,中國海監船進入釣魚島十二海里內執法常態化,中日海空聯絡機制的磋商本質上就是接受這個新現狀,謀求在新現狀下避免擦槍走火。本來,日本沒有「國有化」釣魚島,中方從不涉足該島,該島在日方的完全控制之下。現在,日方無法要求中方不入釣魚島而談海空聯絡機制,就是默認中國執法,當是中國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