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民主的美麗與哀愁

香港大學上月曾舉辦一個論壇,講題頗有意思,說要「分享台灣民主經驗的美麗與哀愁」,既美麗,又有哀愁,似乎有點矛盾。講者高希均,是台灣著名的財經傳媒人,他主編的雜誌《天下》、《遠見》在台灣叫好又叫座,由他來談台灣的境況,頗有分量。當香港正為民主和普選爭拗不休的時候,若有細聽他對台灣民主的見解,相信會有一番體會。

在大中華地區中,台灣的民主可算是一直走在前頭,更自詡是「亞洲民主明燈」。台灣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實行總統選舉,先後選出李登輝、陳水扁和馬英九這三任總統。但是,台灣的經濟並沒有跟隨民主發展而步步高升,相反是掉頭向下。

蔣經國主政台灣十多年來,實行威權統治,在這個時期,台灣每年經濟增長率平均百分之九,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但實行民主選舉之後,近年來台灣經濟一落千丈,二○一三年增長是百分之二點一,之前甚至更差。真是何其「哀愁」!

為了討好選民,台灣愈來愈走向福利主義。高希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上屆總統選舉時,他邀請了一位美國教授前來觀戰,當觀看馬英九、蔡英文、宋楚瑜進行電視辯論後,這位美國教授問他:「這三位候選人是不是都是共產主義者?他們是在用下一代子孫的錢買這一代人的選票啊!」高希均認為,這評語很值得細味。

香港政改問題正處於十字路口,港人需要的是一個甚麼樣的民主,看看底特律和台灣,確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參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