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發展鐵路 利在社稷

沙中線鐵路工程因九龍城區發現宋代遺迹,政府為了保留而正徵詢公眾意見,但無可避免令到進度延遲近一年及費用超支五十多億元。初步看來,社會上沒有甚麼反對聲音,顯然市民大眾都認為能夠保留這些歷史遺迹,這點時間和公帑犧牲是值得的。

其次,自從「佔領」行動發生之後,港九市區路面交通變成「斷截禾蟲」這段期間,更凸顯了鐵路交通的優勢和重要性。香港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發展集體鐵路運輸,最符合社會效益及環保等要求。

特區政府月前公布的「鐵路發展策略二○一四」計劃,準備斥資一千一百億元,發展七個新項目,包括六條新線和一個新車站,並爭取二○一八年陸續動工。有人擔心這幾項工程又是交給港鐵負責,會不會重蹈現時幾項工程「延誤」及「超支」的覆轍?

筆者認為可從另一角度來看,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港鐵吸取了之前的「教訓」,應更有經驗來應接未來的工程,且其擁有的「協同效應」,也是其他承辦商所欠缺的,所以上述工程繼續交由港鐵來統籌,無可厚非。

據悉,目前由港鐵負責的五大運輸工程,大部分四年後便陸續完工,屆時新工程上馬,一來正好可為新工程提供熟手勞工和工程師等,二來可以解決這一大批人的就業問題,可謂合時。當新鐵路陸續落成後,香港鐵路全長逾三百公里,可覆蓋約七成半居住地區,不僅方便居民出入,且還會帶動旅遊和消費等不同環節的發展,創造就業,促進經濟,利在社稷,這逾千億元的投放,相當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