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民調:基建嚴重超支 市民填氹

香港多項基建工程陸續出現延誤及成本上漲,重點工程港珠澳大橋香港段亦面臨嚴重超支,「東方報業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受訪者直斥超支弊病,歸咎港府監管及施政不力,失誤連連,導致基建不斷超支,又擔心泛民立法會議員發起不合作運動,令工程費愈拖愈貴,受訪者批評「貪曾」前特首曾蔭權爵士好大喜功,在任時急急推出十大基建種下禍根,現要公帑不斷填氹,淪為無底洞。

港珠澳大橋是國家級重點工程項目,珠海及澳門兩地工程進展順利,預料如期在一六年通車,香港段則一波三折,若大橋無法如期「合攏」通車,三地每年經濟損失料逾二十億元。《東方日報》及《太陽報》早前已報道大橋香港段有滯工情況,日前再報道大橋香港口岸將超支數以十億元,但當局一直未有公開解釋大橋現況。

港珠澳橋竟超支50億

港府上月提交立法會工務小組的文件,只顯示超支「五億元以上」,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承認,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預算費原為三百零四億元,現時估算將超支約五十億元,主因是近年建築工人工資上升、建築材料及機械等價格上調,大橋仍有一成工程未招標,稍後會向立法會工務小組及財務委員會尋求撥款。

大橋部分工程需延至一七年完工,張炳良亦不敢判斷會否延誤通車。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則反駁,港府將超支主因歸咎工人工資上漲有欠公允,因工程期間工人薪金每年平均只升一成,三年間的工資只佔超支總額約百分之六,認為工程超支有多方因素,包括規劃失誤、項目管理不善及設計曾經改動等,但最大原因應該在政治爭拗。

無底深潭 工程恐爛尾

「東方報業民意調查」訪問了二百四十四名十八歲或以上市民,結果顯示,對於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嚴重超支,四成九受訪者歸咎當局監管不力,導致失誤連連;兩成三斥工程費淪無底洞;一成七認為無助推動經濟,削弱競爭力。

對於有建議為工程費設封頂上限,避免無止境用公帑填氹,三成八受訪者擔心難保證質素,埋下隱患;三成六指治標不治本;一成八擔心,為減低成本,將貨就價。泛民立法會議員發起不合作運動,大橋工程申請撥款有難度,四成五受訪者擔心一拖再拖,成本不斷增加;兩成四憂慮工程無以為繼;另兩成四恐爛尾收場。

弱勢政府 推動施政難

事實上,多項基建工程預算時物價成本處於低水平,但拖延多年動工導致成本失預算,三成四受訪者擔心工程費愈拖愈貴;三成二質疑當局為求立法會通過,刻意壓低工程費;三成認為無法準確預算,納稅人被迫就超支工程埋單。

多項基建工程遲遲未動工,上馬後又遭阻礙及拖延,四成四受訪者直指,反映弱勢政府無法推動施政;三成批評基建項目已淪為大白象工程;兩成二稱,香港恐出現結構性財赤。

「貪曾」急急推出十大基建,令人手短缺,物料上漲,三成五直斥貪曾好大喜功,志大才疏;三成二狠批貪曾失策,種下禍根;兩成七稱積重難返,公帑如丟落海。

綜觀情況,大部分受訪者不滿多項基建項目超支嚴重,歸咎工程一再拖延導致工程成本不斷上漲,納稅人被迫埋單,直斥基建淪為大白象工程。

其他基建工程超支情況

1.港鐵西港島線及南港島線(東段)最新工程估算,分別超支13億元及17億元。

2.港台新廣播大樓預算費僅16億元,最新預算逾60億元,撥款申請遭立法會否決,其後提出減磅方案總開支仍達53億元,再遭否決。

3.大嶼山小蠔灣廚餘處理廠的造價估算急增兩倍至逾15億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