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歹戲拖棚

台灣有句俗語說「歹戲拖棚」,意指一幕本是精彩的戲,但拖拖拉拉的演下去也變得不精彩了。

佔中運動上演至今已超過一個月,激情逐漸退去,雖然訴求仍然堅定,但明白中央的政策不容撼動的理性也愈見清晰。遺憾的是,少數的人及帳篷仍然佔據交通要津,毫無退場的迹象。其實,現在退場並非示弱,而是運動要有謀略轉進。各方人士都勸學生們能知所進退,將被佔據個多月的街頭還給市民,否則,運動的訴求愈升高愈堅持,將漸漸流失港人的同情與支持。當社會氛圍在轉變時,就應務實地調整策略,保存實力,識時務者為俊傑,不要將好好的一場戲變成失去觀眾的拖棚歹戲。

民主不是一蹴可成。雨傘運動在香港的民主進程上已寫下了歷史,但當前這種不進不退之局,既消耗動員的能量,也讓群眾的熱情漸散。所謂持盈保泰,佔中者應保存實力,這才是群眾運動的重要精神。

觀乎北京和港府的立場,目前似乎是以拖待變,消耗佔中的熱能,集結社會的民怨,到了反對佔中聲浪高漲時,有了民意基礎就可清場,定可獲得市民掌聲。因此,學生們應平和收場,如有衝突導致流血清場,實是雙輸之舉,他們不應做無謂的消耗。

群眾運動是衝突、談判、妥協或再談判,但最後必有光榮撤出之時,而不希望被清掃驅離。雙方應能理性處理,以求和平落幕,當然,這一幕更需有北京的包容。

學生運動已喚起香港人的民主意識與政治熱忱,這已是巨大成就,值得驕傲,正是成功收場之時,訴求再升高,就未免太天真。佔中者及學生們也應現實地看到運動漸散去的熱忱,找個停損點,以開放態度聆聽社會的心聲,拿出對策,進退有據,此其時也!再不撤退,只會剩下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