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曲用錯力 婦聲沙生繭

秋冬天氣乾燥,容易喉痛聲沙,「靠把口搵食」的行業如教師、侍應或歌手,若過度使用聲線又少飲水,更易使聲帶受損,聲帶兩側會出現組織增生(俗稱生繭)。有醉心粵曲的婦人經常與朋友操曲,操至持續聲沙半年也置之不理,結果聲帶結繭。耳鼻喉科醫生指,即使增生組織極細小,也會聲沙和說話困難,呼籲需經常用聲的市民要多飲水,滋潤聲帶及讓聲帶有足夠休息。

六十多歲女病人退休前從事文職,不煙不酒,亦無長期病患。她喜愛粵曲,每周有數天相約同好操曲。由於操曲是她的主要社交活動,故即使聲音沙啞達半年,仍持續練習,結果愈唱愈沙;每邊聲帶出現一粒小繭,求診時聲音變沉,說話要較平時用力。經醫生勸喻下,她暫停操曲一段較長時間,讓聲帶休養。

長者聲線沉 唱子喉更吃力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陳昌輝表示,長者聲線偏沉,唱「子喉」會較吃力,加上唱粵曲時一般需樂隊伴奏,部分人唱曲時或與樂隊「鬥大聲」;長者聽力亦開始退化,或不自覺唱得太大聲,令聲帶受損或影響聽力。

他解釋,聲帶是喉嚨中的兩組肌肉,平日閉合,說話時肺部和氣管形成高壓氣流,將兩組肌肉由下至上拉開,出現摩擦再發出聲音。若長時間用聲,聲帶不斷震動摩擦,肌肉中間會出現小繭,聲帶無法完全閉合,當肺部氣流將聲帶拉開時便會「漏氣」,需要更用力說話。這類小繭一般在聲帶休息一段長時間,例如一至兩星期後便會消退,毋須服藥。至於聲帶急性創傷,例如突然尖叫而拉傷聲帶,可形成息肉,嚴重或需做手術切除,但息肉一般只出現在單邊聲帶,與長期過度用聲導致兩邊生繭不同。

工作「靠把口」 宜多飲水潤聲

除了教師、侍應和歌手等較高危行業,父母「勞氣」責備子女、兒童玩耍時興奮大叫,均會損害聲帶。陳昌輝提醒市民平日盡量輕聲說話,若因工作需要長時間說話,應多飲水保持聲帶濕潤,減低發聲時摩擦,以免加重聲帶損傷。

本欄與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及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合作,推出醫學專題報道,每隔周五刊出。

護聲小貼士

1.日常輕聲說話

2.多飲水,使聲帶保持濕潤

3.遠離煙酒

4.長時間講話後,讓聲帶休息

5.保持身體健康,避免呼吸道感染

6.少吃煎炸食物,以免喉嚨受損

資料來源:陳昌輝醫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