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撤與不撤難以取捨

撤還是不撤,是佔領運動面對的最大挑戰。學聯堅持不撤,甚至有呼聲要號召更多人聲援,向政府施壓,爭取在未來與林鄭月娥為首的對話小組交手的過程中,換取更多讓步,但來自泛民主派內部,要求果斷撤離的聲音卻高唱入雲,不能不正視。現實是,公眾的不滿持續上升,雖然學生團體不斷道歉,為城市生活帶來的不便與種種問題說一聲「對不起」,卻於事無補。生活是具體而實在的,爭民主的路則是漫長的,將民主與民生被迫對立起來,道理不在學生那邊。佔領運動的光環變得灰暗,爭民主的道德高地亦逐漸喪失,毋庸爭議。

泛民精神領袖陳日君為佔運當頭棒喝,直斥學聯騎劫佔運,是不明智也不公道;具影響力的大律師公會發表聲明,暗批學聯把憲制原則問題的討論扭曲為政府的花招,是公開詆毀法治精神,言論十分危險。學聯腹背受敵,處境狼狽,必須認真反思。

佔領運動的本質是市民自發參與,不同的群眾有不同的訴求,誰也代替不了誰,學聯只是其中一個主要派系,其對爭取民主的正義感與純潔性受到尊重,無奈其代表性有限,必須與各大小派系與群組磨合,逐步組建新的「民主聯合體」,但短期內,是難以完成的任務。現實而言,學聯也不想失去對佔運的主導權。

權力鬥爭、內部爭拗、公眾的不滿、輿論的壓力以至政府清場行動的威嚇等,疊加起來,成為青年學生難以承受的痛,豈是一個「撤」字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