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政改和坑渠油

先有人大為政改框架拍板,再有台灣坑渠油爆發,看來兩不相干的事,在特區卻被聯想起來。比如政府說政改要「袋住先」,泛民便說,像坑渠油有害,豈能「食住先」。

建制最常說,普選制度各處鄉村各處例,哪來甚麼國際標準?有趣的是,這坑渠油成品,如果拿去作一般衞生質檢,也未必就能檢測出問題;彷彿說這坑渠油也沒甚麼檢測標準。但坑渠油的製造,就是回收餿水油、萬年油、甚或非食用油等作原材料,拿成品檢測不易發現問題,但大家都知食用有害,製造的工場更是衞生惡劣。

坑渠油工場位處偏遠的南台灣屏東,但銷售網絡廣泛,涉及全台上千家包裝食品及餐飲業者,其中不乏有名食品,更波及特區,殃及情況也差不多。工場雖然偏僻,市場佔有率可就不低,奇就奇在供應如此多的食品生產商,居然沒一家食品企業或商戶起疑;要是有那麼一家食品公司稍為注重一下原料質量,這坑渠油工場應該早早被揭發,不用勞煩民間向衞生單位檢舉。

食品企業着眼原料價格可取,有利可圖,又或圖利更多,便只見眼前利益,就算原料質量可疑,但眼不見為淨,真箇是不知比知道還好,逾千家食品企業沒一家有勇氣尋找真相;坑渠油有害是一回事,但有利產品價格才最重要。

於是,這坑渠油賣得成行成市,只是生產坑渠油的公司黑心嗎?還是各個食品企業都黑心!

政改框架有害無害,道理其實不複雜,但圍繞這產品的,一樣有眾多既得利益者,所謂國際標準,根本就是問良心。

有害無害不只是說產品,更多時是一種價值觀蔓延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