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香港教育不宜妄自菲薄

香港近月政局風起雲湧,傳媒鋪天蓋地報道政改新聞,社會瀰漫着令人不快的氣氛。對政治冷感的人來說,尤感厭惡。可幸,剛剛過去的中秋佳節,在濃濃的節日氣氛底下,稍為將熱燙的政改議題降溫。我亦趁此機會,說一些令港人感到驕傲的事情,讓大家暫時忘掉政改,樂觀地面對將來。

人才輩出 頂尖水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身在教育界工作,特別關注教育問題。多年來,我接觸不少人批評當局,長期推行「填鴨式」教育,對學子並無好處。政府近年推出一些政策和科目,例如:通識及國教等,也遭到不同程度的非議。

其實,出現以上的批評和反對聲音,一切源於教育局,在推行政策的時候,往往沒有詳細地向市民介紹有關政策,亦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士誤導大眾。另一方面,是港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香港的教育實際上已經達到世界頂尖水平,香港數間大學已穩佔全球五千多所大學中的百大地位,並培育了不少出類拔萃的人才,部分更在國際比賽中屢獲佳績。例如:在學術方面取得佳績的沈詩鈞、何凱琳、李家榮、陳易希;在音樂及舞蹈上奪佳績的李嘉齡、沈靖韜、曾可瑩及陳凱琪,以及在運動上獲獎無數的黃金寶、李慧詩和龐思彥等。他們為港爭光,名字家喻戶曉。數月前香港的跳繩隊也勇奪世界冠軍。

根據國際評估如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和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等結果,香港不論數學、科學、資訊科技、閱讀等成績皆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很多國際顧問報告也對香港教育制度和效能,提出相當正面的評價。這正好反映香港教育並非如外界所云是千瘡百孔。

香港出產這麼多青年才俊,乃與當局制訂一系列教育政策有莫大的關係。就我所知,香港的教育政策目標,是希望大家做到終身學習和全人發展,以學生為本,令學生可發展個別潛能,迎接人生挑戰。

着眼方向 長遠規劃

據資料顯示,當局早已為各級別的學術程度,制訂長遠目標。例如:專上教育的目標,是院校自主,為學生提供專上教育機會,而且不會因為經濟能力不足,無法接受高等及專上教育。基礎教育的目標,是透過公營學校為所有兒童提供十二年免費教育,提供五育並重和多元化的學校教育,以配合本港學生的不同需要。

今年,當局也有最新的教育政策,在資訊科技教育上,推出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在生涯規劃方面,加強支援升學、就業輔導及人生規劃。在職業教育上,針對人力需求殷切的行業,推行職業教育和就業支援計劃等等。香港回歸以來,青少年無論在學術、音樂、舞蹈和運動等各方面,均取得優異成績,證明香港教育的成功,亦反映本港的教育政策擁有優秀的一面。是故,在評價香港教育的時候,首先應該肯定成績,不宜妄自菲薄,更不應全盤否定。

當局向來視教育乃培養人才的關鍵,因而歷年對教育的撥款,均佔政府開支的第一位。教育在今天取得一些成果,與此不無關係。因此,無論面臨多艱巨的世局變化,香港皆能保持高度的競爭力,關鍵的因素就在於源源不絕的優秀人才資源,以及香港獨特的國際環境。

不過,本港近年湧現的幼稚園派位、副學士出路、中學面臨縮班殺校等問題,令人對本港教育產生疑惑。要卓有成效地提高本港的教育質素和發展,必須着眼於教育的方向,為教育的長遠戰略規劃,作出全面融合措施,配合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方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