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政府出牌來撬票

政改要在立法會通過,便要從已綑綁的泛民中撬走四票,政府先祭出來的是「大局牌」,於是近來便多了一些老好人喊話,大意是理解泛民想法,框架未臻理想,但仍勸說泛民見好就收,政改日後還可再改,泛民當以大局為重。

但政客計較的是誰的大局,政府跟泛民的大局如果不一,大局說到尾便成了政治利益,若是框架只有利建制,而對泛民有害無益,等於叫泛民以建制的大局為重,泛民自然睬你都傻。

除了大局牌,便是「民意牌」,據聞「袋住先」約有近半民意支持,政府便提醒泛民要跟民意辦事。但民意如流水,不只時間不同,結果不同,更是調查機構有異,結果也會大異。要跟民意辦事,泛民自己會做民調,顯然泛民的民意跟建制的也不一樣,要泛民跟民意,除非政府搞公投來得出民意。

四票難撬,政府便連「責任牌」也搬出來,即是政改如果過不了立法會,責任全在否決的議員上。但多數泛民議員都從地區直選進身議會,又不是政府委任,要負責也先向有份投票畀自己的選民負責;要不要問責,也要等到一六年立會選舉,不用政府操心,這「責任牌」政府先說,倒像自己先行卸責。

泛民不願顧全大局,不願依民意辦事,也不會負政治責任。選舉本是少數服從多數,但提委會的界別組成,便有少數界別擁多數席位的例子,像萬多人從業的漁農界,席位多過逾十萬人的教育界。當然,最大爭拗是提委會本身,比起五百萬選民便是個少數,真要貫徹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提名方式又豈能只局限於機構提名。

政改或被泛民否決,不講用甚麼牌,道理其實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