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將民主當護身符

就壹傳媒主席黎智英捐款予「民主」派中人是否涉貪腐勾當,廉政公署展開調查。作為大眾傳媒,唯一角色理應是客觀準確報道,讓市民理解真相,從而對事實及是非作出知情判斷。然而,不少傳媒機構對事件的立場相當偏頗,甚至早已把事件定性為「政治打壓」。因此,報道最大篇幅往往是被調查人士的回應,而非廉署調查所為何事!

有傳媒報道這樣形容工黨主席李卓人:「曾代工黨收取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捐款的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李卓人究竟是代工黨收錢,抑或中飽私囊?收錢若涉貪腐,究竟是個人還是整個政黨的問題?至今仍只得李卓人一面之辭。當廉署調查剛展開之際,傳媒機構憑甚麼就李卓人在事件中角色下此定論?

報道繼而引述李卓人承認處理捐款不夠謹慎,但同時給予他更大篇幅來強調自己「一直開誠布公,問心無愧」。繼而任由李卓人把事件與人大常委會即將決定政改方案扯上關係,暗示廉署此時展開調查絕非巧合,乃有政治目的;讓他引導市民把目光放回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上,而非李卓人或工黨涉貪腐受查,或外國勢力透過某人,用金錢操控香港民主派是否屬實?

若李卓人真的認為眼下乃香港民主發展關鍵時刻,最負責任的做法就是乾脆辭職,不再接受傳媒訪問,以免他的個人榮辱得失,霸佔大氣電波、報章版面,分散社會視野,干擾爭取民主輿論聲音。說到底,若民主的重要性真如「民主」派所言,幾近凌駕一切,一個李卓人又算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