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長者出沒注意

六十六歲男子獨自行山迷路,被困山上六天,以溪水維生,最終自行下山脫險,僅手腳輕傷。據悉他意外掉進水中,手機弄濕失靈,無從致電求救。

行山是不少長者嗜好,但大部分只是晨運一兩小時,在熟悉山徑走,邊走邊喊早晨,停下耍太極、做柔軟體操,或跟街坊閒聊。熟悉環境,熟悉同道,鮮有發生事故。小部分長者習慣獨自遠足,為證老而彌堅。年紀愈大,愈難結伴同行,蓋因遠足對體能要求極高,六七十歲步行五六小時,上山涉水,縱能應付,亦不感樂趣。當行山友逐漸離去,最終留下長者獨個兒在山頭野嶺堅持,這正是危險開始。

年紀愈大,接觸資訊能力愈薄弱。行山地圖是舊的,用了幾十年而不更新,最終或只憑記憶行山。大部分用舊款手機,沒衞星定位儀,沒行山應用程式。當地圖、手機沒與時並進,記憶卻隨日子變得模糊,體能大不如前;一旦晚上滯留山上或遇大霧,視力退化,便即時原形畢露。飢餓、脫水,加上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皆令行山迷路長者難於自救,甚至陷入神志混亂。

事實上,香港有命名的行山徑,包括港島徑、麥理浩徑、鳳凰徑、衞奕信徑,全部標示清晰,只要按自己能力選擇合適路段,並隨着有命名的山徑走,不抄小路,不走捷徑,基本沒可能迷路。認為這等山徑難度太高,則有老少皆宜的「家樂徑」可供選擇,亦屬標示清晰,迷路幾近不可能。也許,多向長者宣傳這些知名而且安全的行山徑,免得他們憑年輕時的記憶冒險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