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傷當色斑 瑪嘉烈靠估

瘀痕被指為色斑,公立醫院疑再有醫療失誤!有小童在學校被打傷後出現嘔吐徵狀,向瑪嘉烈醫院急症室求診,醫生竟指其背部瘀痕疑為色斑,嘔吐則或為食物中毒,家長幾經爭取下始獲進一步檢驗,終證實背部有瘀傷,質疑醫生有斷症草率之嫌。醫生與關注團體皆認為,醫生有責任仔細檢查病人情況,以更準確診斷。

另一醫生檢查才證有瘀傷

「個仔畀人打到嘔咗幾次,醫生都話可能係食錯嘢,背脊啲瘀痕又話係斑,醫生斷症點解可以咁隨口噏?」李先生指十一歲兒子早前與同學嬉戲時,背部及腹部疑遭打傷,其後曾有嘔吐情況,遂與兒子往瑪嘉烈醫院急症室接受檢查。

醫生診症期間,李先生曾有清楚交代兒子被打傷,惟醫生似乎未有理會,反指背部瘀痕為色斑,嘔吐則或與食物中毒有關,質疑醫生斷症草率。經多番爭取下,李童始獲安排由另一醫生檢查,最終證實背部有瘀傷。

兒科醫生馮宜亮指出,醫生可憑身上瘀痕確診病人曾否被打,但要視乎傷勢是否明顯,而嘔吐成因則較難確定,「係咪打到嘔就要睇下有冇打親或者撞親個頭,不過小朋友唔似大人,好難完整咁講得出成個過程,所以醫生應該檢查埋個頭,睇下有冇頭痛或者內出血呢啲情況!」馮認為,倘醫生經過專業檢查確定病人無異常,可向家長詳細解釋,以釋除疑慮。

「雖然理解醫管局資源不足,醫生未必有足夠時間睇症,但對住每個病者都必須小心診治,如果病者有疑問就應該加以解釋!」香港病人組織聯盟外務副主席林志釉表示,以往曾出現醫生「睇漏眼」情況,導致病者承受不必要苦果,認為病者及其家屬都有權利向醫生提問,以進一步了解病況。

盼加強醫生與家屬溝通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亦認為,現今市民對香港醫療體制信心不足,往往容易出現病人不信任醫生斷症情況,建議透過加強醫生與病者及家屬之溝通,以排除誤會。

瑪嘉烈醫院發言人指出,醫生檢查後發現病人背部有間歇觸痛及不明顯的痕,疑似瘀傷,而腹部及胸部則沒有觸痛或異常情況,遂安排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背部情況與瘀傷脗合,惟腹部的檢查則未有臨床徵狀顯示有內臟損傷,故醫生不能確定嘔吐與聲稱的擊打有關,但仍按病人父母要求安排X光檢查,結果顯示胸部並無骨折而腹部亦無異常。至於醫生有否指瘀傷為色斑,發言人則未有正面回應。

記者:黃芷君、林永發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