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政改討論非黑即白的無奈

香港政改已開啟了第一部曲,但整個過程卻不會順暢,因為立場不同,政改上持不同意見人士的思想鴻溝很大,以目前的表面形勢來看,可以如期通過政改方案存着變數,形勢上並不是樂觀的。在政改上有不同立場,本來就是多元社會的一個常態,因為即使最終目標一致,但如何落實卻可以有不同的方法。當一方堅持另一方又毫不退讓,談判很難有進展,更有可能的是雙方拉倒,在政改上香港原地踏步。

雙方不讓步成困局

在管理學上的談判研究,已對談判成功與否有很多的學術文獻,基本上是雙方有一個退讓的空間,而彼此在開始談判時先將條件開在乙方有利條件的上限,然後再慢慢將之收窄,這樣才會有成效。套用中國人的智慧,談判就是要開天索價,落地還錢,重點是第二項的還錢上,這種談判上的認知,中外是一致的。可是,目前的困局是雙方還不了錢,因為雙方開出的價在對方看來是過高,當談判空間縮小了,也令談判可以成功落實的機會下降。

在這樣的一個談判格局下,容易讓談判雙方各走極端,尤其是雙方都有己方的顧忌時,達成共識是談何容易,更甚的是,一種非黑即白的取態已形成,而且很激烈,反過來這種敵我分明的取態,更令雙方在談判上沒有迴轉的空間,結果是將談判推向失敗。

目前這種非黑即白的風氣非常盛行,在各個有關政改的討論上,只要不是站在任何一方,都變得沒有發言權,因為立場鮮明才有被接納的機會。結果是各個言論只會重申支持或反對的意見,當中論據自然重複,多說幾次之後也就沒多少人注意。到了後來,人們連腦袋也懶得使用,只見到某某支持某一方,又或是某一方得到了多少個授權支持,在理性討論上卻沒有絲毫的空間,這是令人惋惜的。非黑即白的取態,也令言論上的自由消失,因為這種以立場取態來替代理據的做法,只會令理性討論的空間失去。在政改的討論上,不少人對持不同意見者大肆攻擊,只要不表態支持,扣帽子式的責罵便會馬上而來,網絡上更會將不同意見標籤成五毛人士(即收了錢而表態支持),又或直指其是狗。

制約新思想和出路

不管是哪一方的支持者,在不能容下別的意見時,所謂理性討論也失去土壤,剩下來的不是雙方被騎劫的言論,就是過分傾向己方的意見。再借用管理學談判研究文獻的說法,就是雙方將談判區域劃得很細,要出現重疊的機會自然不高。

非黑即白的取態,也制約了新的思想和新的出路。當談判好像進了一個死胡同,有心把談判得到成果的人,自然會在另外的方向入手,好使談判雙方有新交點的可能,這也是談判的常用策略。然而現在社會的非黑即白之風,卻令這種新思維空間滅絕,因為任何和既有立場不一樣的說法,都會被打成不支持己方的意見,更會在一輪反覆轉述時變成反對原來方案、支持敵方意見的說法。這種取態注定雙方容不下新的思想和其他中間落墨的方法,在談判上雙方的死結又怎能打開?

筆者對現在的非黑即白的風氣很是着緊,筆者見到學生群裏已出現極端化,彼此已各不相讓,種種不禮貌的言語已出現,是典型非黑即白的後果。常說大學是社會的縮影,當大學生自己的言行已是這樣時,社會上的形勢已大可想像得到。非黑即白令談判不利,也對達成政改不容樂觀,而一個本文見報的後果,也是筆者被標籤成某一種言論,非黑即白已讓言論自由、理性討論變質,這種變質要自我改正,是要花上很長的時間,問題是:時間是在我們這一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