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香港身份和民族認同

談到香港的身份認同,還有民族認同感這個重要元素。以華人為主的香港社會,主導了比較強的中國人意識。可是兩岸分治則弱化了香港市民心中的「中國人」和政權之間的關係,這其實也是香港華人社會非政治化心態的一種表現。所以民意可以一方面反對台獨,另一方面也不喜歡內地;縱然如此,這並不影響市民對中央政府作為中國代表的認可。兩岸對「一國」的格局,是肯定會影響到香港社會對這個問題的長遠認知。

此外,「華人」意識在香港也是強烈的,這種意識沿於華人不分國籍遍布全世界的客觀事實,形成香港社會對於民族身份認同和國籍分離的認知。

近年,香港和內地的緊張關係,卻催化了小部分主張者原來的本土主義意識,成為城邦論述、守護我城等排斥中國的概念。這種構建實際上是對「同一群體」的狹義再定義,主要排除跟內地作為同一整體認同;這是一種從公民主義往民族主義過渡的模式:認為本土社會具有比內地較高的文明水平,所以「我們」和「他們」是兩個群體,否則香港的高度文明就會被損害。這個過程的性質也與台灣的本土意識有類近之處。兩地持這種理念的人士在一些社會運動上進行互動,通過對抗「中國意識」(主要針對來自作為中國人最大主體的內地)來構建「他者」(香港指內地人,台灣指中國人)和「我們」(限於本土社會群體)的相對概念。這種意識,自然無法與以整個中國為群體單位的認同共融。明天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