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政府「零支援」 宅男隱足20年

年過三十無人理,「宅男」變隱蔽中年。隱青問題備受重視,惟年過三十的「隱中」卻受忽視,他們可能曾是隱蔽青年,亦可能是因失業及輟學等問題,躲在家中的「年資」往往高過隱青。有社工指隱中有上升趨勢,但現時政府資助的支援服務只視三十歲以下為服務對象,雖然有志願機構曾獲批兩年短暫撥款,但近年撥款用盡,有關支援服務呈現真空。社署至今仍未為隱中設下定義,有立法會議員直斥政府有意於政策上令隱中成為被遺忘的一群,要求社福部門檢討有關支援政策。

三十五歲的阿南(化名)自十五歲起輟學,一直待在家中足不出戶,隱蔽足足二十年,「後來試過落街,但因為之前太多年無出過街,啲出街衫褲鞋襪全部都唔啱着,樓下個商場唔同晒,搞到我唔知應該去邊度買嘢。」阿南經社工輔導下嘗試外出,惟多年與家外事物隔絕,他一出門就嚇得退回家中,至一年後,他才有勇氣踏出家門。

「隱中」燒炭自殺惹關注

早前一名三十三歲男子於家中燒炭自殺,被揭疑隱蔽家中多年,引起各界關注年紀較大的隱中,多年來於社會上「自動消失」。廿六歲的阿港(化名)未及中年,卻已是隱青中的「資深成員」,他求學時長期被同學欺凌,社工又將二人的對話內容轉述給老師,令他對人失去信任,輟學後一直隱蔽家中長達近九年,「我好討厭同人接觸,而且覺得自己好無用,覺得自己到咗四、五十歲都係咁上下。」

阿港雖曾嘗試搵工,但均被指無工作經驗而被拒,最終只在油站工作短短兩日,便因不適應而躲回家中,「我知道自己咁樣係有問題,而且父母年紀大,身體開始唔好,自己唔可能一直都靠父母養,以後都唔知點算。」

團體服務對象30歲以下

「佢哋心理亦都已經成長至中年,唔再只係擔心朋友或者讀書,而係會擔心餘生到底點樣過。」為隱青提供支援服務的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計劃主任袁梓齡指,近年求助個案的年齡有上升的趨勢,十八歲以上求助者的比例由以往的三成,上升至五成。

她指隱中人數有上升趨勢,惟現時多數服務隱青的社會團體,服務對象只限三十歲以下,即使遇上三十歲以上求助者,由於資源有限,他們亦愛莫能助。袁指出,該處曾於○八至一○年間獲兩年批撥款推行隱蔽成人上門輔導服務,但撥款用完後未獲續期,現時隱中可以說是「零支援」。據當年的服務數據顯示,成年人的隱蔽年期一般較青少年長,平均隱蔽逾四年,最長的個案為十年。

「隱蔽中年問題並唔一定係由年輕時期的延續,可以係中途出現隱蔽問題。」明愛藍天計劃負責人及註冊社工羅紀麟表示,留意到現時不乏三、四十歲的隱蔽個案,部分人已工作一段時間,但因為失業及搵工等工作問題而開始有隱蔽傾向。

長期欠社交 焦慮怕見人

羅指現時政府及學者並沒有為隱蔽人士作一個人數統計,而社署亦未有就隱蔽青年支援有一個長遠的計劃,擔心隱中問題愈趨嚴重。據日本研究顯示,隱蔽人士長期斷絕正常社交,可能產生抑鬱、焦慮及害怕見到別人,而且隱蔽期間的工作空白期會令有關人士更難重投工作環境。

社署發言人表示,一般而言,「隱蔽中年」並沒有清晰的定義,亦沒有特別用於隱蔽中年的資助數據,及備存人數數據。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直斥政府未有重視隱蔽中年群組,亦沒有累積資料作統計及提供協助,令他們成為被遺忘的一群。王要求社福部門就支援政策進行檢討及補救方法,避免隱蔽中年人士因失業等等問題,而被迫自生自滅。

圖︰關萬亨

文:胡蔣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