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主席親痛仇快

足球場上被人責罵最多的,通常不是球員,而是裁判。講波佬會罵,球迷會罵,與賽雙方也會罵。立法會主席某程度上就像裁判,方方面面不討好,捱罵是慣常的事。判決對甲方有利,乙方便覺不公,反之亦然。當裁判的,鮮有兩邊都讚,沒有哪個裁判兩邊都說好的,要是哪個裁判沒有人罵,觀眾倒該懷疑這比賽是不是造假,又或者一隊獨大,不過是一場表演賽罷了。

業餘波經常碰到的事,就是一隊來的人腳僅夠開波,另一隊來的人多,人多的一隊會找個人出來當裁判。立法會主席誰當選其實差不多,當主席的人就是從多數黨裏面拱出來的。就像台灣的王金平,立法院院長一當快二十年,表示這段時間內國民黨都是多數黨。特區立法會主席從哪裏出身,不也反映立法會勢力一直由建制主導?

台灣叫立法院院長,特區叫立法會主席,但兩者捱罵的境況差不多,不只反對派罵,執政派系罵得更兇,彷彿真有親痛仇快這回事。一方面,正如建制議員所說,主席得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以溝通為名,互通款曲為實,日子一長,真箇對弱勢反對派同情起來。另一方面,怕是議員以為主席跟自己本來同屬一隊,對判決期望過高,忘了主席一旦拿起哨子,便得秉公處理,真的由位子指揮腦袋,雖然不認同反對派的立場,可也不能只顧執政派系的利益。

主席可以像裁判,議員卻未必像球員。職業球員的老闆是班主,來自執政派系的議員便容易有錯覺,以為政府是班主,自己踢波出糧全靠政府關照,忘了自己當選議員是因為選民授權,而不是政府授命。

議會自我收緊議事規則,為的是避免羞辱官員,卻隨時丟了議會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