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主導蝕30億擬收緊

市區重建局的需求主導重建模式做得多蝕得多,至今八個項目預計虧損近三十億元,該局擬提高申請門檻,當中包括提高申請地盤面積限制,由現行四百平方米,增至六百平方米,避免興建牙籤樓,以增加成本效益,減少虧損。此外,專責檢討需求主導計劃的專責委員會無意探討收緊計劃下的七年樓齡賠償準則。換言之,日後需求主導計劃下向業戶提出收購價時,料會維持以同區七年樓齡單位價值計算賠償。

市建局專責委員會昨午首次開會,檢討需求主導先導計劃,消息人士指出,八個進行中的需求主導項目預計蝕本廿多億至三十億元,為了長做長有,需要全面檢討計劃。檢討範圍包括如何止蝕,例如是否為每年需求主導項目的數量或虧損金額設上限,及提高申請門檻。

消息人士指出:「現時申請地盤面積至少四百平方米,最多建一梯三伙的牙籤樓,實用率僅六成,若地盤面積為六百平方米,實用率可提升至七成半,八百平方米的實用率便高達八成,到時賣樓便不用虧損得太多。而且,不建牙籤樓也符合社會願望!」

七年樓齡賠償料維持

現時申請項目需要百分之六十七業主同意,亦擬提高至八成,以加快重建時間及節省市建局人力物力;業主刻意忽略維修或要扣分,甚至被取消申請資格。至於最具爭議的七年樓齡賠償,消息人士形容:「這是政治問題,要改變有難度,專責委員會不擬討論,市建局也不會要求政府注資。」

市建局擬本月及下月就檢討需求主導,諮詢七個地區諮詢委員會,六月底到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聽取議員意見,年底作定案。

居民反對 促政府資助

市建局非執行董事蔣麗芸說,日後業主或要集齊八成業權才可以申請需求主導,擔心增加重建難度。她又認為,七年樓齡賠償準則不應更改,亦相信難過立法會一關。她認為,市建局若有財政困難,便要與政府商討,質疑「市建局要有社會責任,還是定位為地產發展商?」另一非執董涂謹申也稱,七年樓齡賠償是很強的社會共識賠償基礎,如果要改,應由政府提出,不應由市建局承擔政治責任。

不過,有居民團體並不支持市建局擬收緊需求主導計劃的構思,九龍城區居民聯會批評當局罔顧居民需求,反建議政府應注資市建局,加大力度重建,將九龍城打造為綜合發展區。而舊樓林立的土瓜灣區,不少居民也期望能加快重建步伐,期望政府加大對市建局的資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