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斷層危將至 輸入外勞談何易

人口老化加劇,負面影響不斷浮現。政府最新人力資源推算結果顯示,到二○二二年,人力資源將嚴重缺口近十二萬人,主要欠缺中等學歷人士,即使挖掘本地勞工潛力,仍然供不應求。這份報告令人質疑是否為輸入外勞提供理據,但港府弱勢,社會泛政治化,輸入外勞只怕是說易行難。

兩年前,當局曾推算二○一八年勞動人手短缺一萬四千人,現在擴大到二○二二年的十二萬人,差額增加近十倍,問題不容小覷。事實上,五十年代戰後嬰兒潮期間出生的人口,逐漸進入退休之齡,而近二十年本地出生率低落,人口出現負增長,導致勞動力青黃不接,在這種情況下,近年旅遊業旺盛,帶動飲食、零售等服務業人手需求大增,加上大型基建相繼上馬,政府又全力拓土建屋,造成建造業人手緊張。港府昨日公布最新失業率,維持在百分之三點一的低水平,幾乎全民就業,也反映勞動力市場供不應求。

如何解決勞動力不足?最根本的方法當然是提高生育率,港府亦曾訂下將香港發展為千萬人大都市的目標,並提倡一對夫婦最好「生三個」。可惜的是,港府鼓勵生育口惠而實不至,尤其是解決住房、教育等問題不力,不少年輕人連蝸居都沒有,遑論成家立業,開枝散葉。後來港府將增加人口的希望寄託在「雙非」身上,但弄巧成拙,引發中港矛盾,被迫叫停,提高生育率已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為今之計,只有盡量挖掘本地人口潛力,如增加託兒服務,將家庭主婦「解放」出來,並對她們進行職業培訓;適當延長退休年齡;進一步優化人才輸入計劃等。問題是,看似多管齊下,其實潛力有限,當局早前推算,最多只有百分之八的家庭主婦及百分之五的退休人士,會在有合適的工作機會下重投勞動市場,再加上培訓青少年,最多也只能提供六萬多人力,僅及勞工缺口的一半,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增加人力最簡單又快捷的途徑,莫過於輸入外勞。施政報告已提出有關計劃,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早前也撰文指出,新加坡大量輸入外勞及大量填海造地,是推動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然而,輸入外勞影響本地勞工利益,即使不會打爛他們的飯碗,也會壓抑其薪酬增長,因而招致勞工團體強烈反對。今次港府推出人口增長預測,也被人質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為輸入外勞提供「理據」。今時今日,政府弱勢,社會泛政治化,輸入外勞的爭議性必被放大,甚至為七一示威、佔中行動添柴加火,港府不能不三思而後行。新加坡做得到的事,香港未必做得到,所以港府只能「臨淵羨魚」,難於「退而結網」。

一方面人力短缺惡化,競爭力每況愈下;一方面挖掘本地就業人口潛力有限,輸入外勞阻力重重,港府可謂進退兩難。走不出此困局,香港只能逐漸老化,不斷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