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加幅高不過起點低

最低工資每兩年檢討一次,最近有工人團體建議,時薪應該加到三十八元。老闆階級自然意見多,從三十跳到三十八,加幅不可謂不大;卻始終是討價還價,第一口叫價高,去到尾只盼資方出手不要太低!三十八元時薪算高嗎?條數計落,一天做足八小時,一個月未夠一萬元,所謂加幅高,更有可能是起步太低。

像瑞士搞最低工資,便建議時薪高過一九○港元,一起步便是全球最高,結果被公投否決。特區三十八元高不高,大家都是想當然,很難有確切說法;特區又不是瑞士,最怕聽到「公投」這類詞彙。

所謂大眾意見,不是做諮詢,就是做民調,政府的諮詢民間多有不服,學術機構民調又輪到既得利益者質疑,始終是信者恒信,不服者恒不服。

最低工資,開始時爭議多,一旦實行爭議反而減少,二十八加到三十,算是小幅調漲,漲幅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容易得很,老闆階級除笨有精,更可能連本帶利收回;過癮的是,本來老闆加價已經賴最低工資;今回加幅要求高,便直情說基層打工仔工資推高通脹。

比瑞士不如比台灣,台灣目前最低工資水平一一五新台幣,換算起來跟特區三十元相若,但台灣物價、租金始終便宜一大截,基層打工仔物質生活,包括住屋環境等都較特區優渥。

每天工作八小時,打工仔打份工,期求的保障是足夠開銷,最低工資的設立,起碼要讓打工仔活得有尊嚴。

三十到三十八元,聽起來加幅高,但對照生活指數,仍然艱苦得很;最低工資跟公務員加薪一樣,不過跟通脹掛鈎,基層更是起點低,卻被說成推高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