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協商過程與態度

兩岸的協商是高度敏感的議題,台灣可與其他國家簽任何協議,除了直接受影響的企業外,其他的人並不關心。而兩岸議題因涉及統獨和未來,就顯得分外敏感,服務貿易協議縱使做了多場說明會,但馬政府限時全案通過,在疑慮恐懼下才會有所反彈。

當初兩岸政府的口徑一致,兩岸特殊協議決不可更改,現經過社會激盪,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對服貿協議的前景並不樂觀,他說如果未過關,會試着與大陸再談,而後續協議將以監督條例生效的時間點開始適用。

陸委會放低了調子,聲稱可試着與北京再談,北京接受與否亦引起各方的關注。

固然兩岸協議既已簽訂不能片面更改,否則為失信之舉,不過由於兩岸的特殊情況,似乎應有彈性空間,端看大陸國台辦方面是否接受台灣再開啟談判,如果北京不接受必給台灣人強硬之感,北京對台灣正是輕不得、重不得。

不過既考慮到兩岸一家親,是兩岸同胞相互信任的淵源,兩岸不是兩國關係,就不必嚴守國際條約的慣例,北京或考慮重啟談判協商,今後兩岸的議題更加紛擾後患無窮,不過兩權相害取其輕,北京調子要硬要軟都影響後續的兩岸關係發展。

在兩岸關係的推動上,必有進有退,不太可能一味地向前,甚至衝鋒而進。

台灣內部的政治生態所引起的疑慮,必須一步步慢慢的化解,北京若強壓必引起不滿與反彈,中國大陸可以對世界其他國家強硬,唯獨對台灣就必須換步調,才能得圓滿之局。

台灣將試着和大陸再談服貿,這衝擊了北京的堅定立場,後續的發展引起了關注。若當初兩方政府都有如此態度,也就不至於演變為大風暴,影響兩岸關係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