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網店乏監管 易墮消費陷阱

智能手機已成為做生意的拍檔,愈來愈多人透過手機社交應用程式,以低門檻、低成本的模式尋找新產品覓商機,年輕消費者亦樂於在網上購物,但有學者表示,這種消費模式缺乏監管、規範,買家要小心選擇,免誤墮消費陷阱。

一名在網上出售美白丸逾年的賣家阿May(化名)坦言,現時店舖租金太貴,難以生存,她看準不少網上店舖大多售賣藥物,甚少出售保健品,認為是一條財路。阿May憶述,當初看到其他人售賣美白丸,其後自行尋找成分資料,「睇睇吓知道係咩,又好彩搵到呢間公司,發現佢係賣好多天然保健品,咪組團訂購,之後攞嚟賣。」她更親身試做白老鼠,不停測試產品,「美白丸自己試咗半年見有效先賣,依家開始試豐胸丸,覺得好就會賣。」但當顧客問及有關成分及副作用,她卻不會多提。

轉售貨品須負法律責任

「網上商店嘅賣家係咪明白晒所有法律責任同義務,有冇留意到自己有機會係賣緊犯法貨品?」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稱,網店的營銷手法是未來大趨勢,不少年輕人會在內地批發網站或外國網站,購入貨品再轉售,但對於本港有關銷售條例卻並不熟悉,「某啲貨品喺內地或外地出售冇問題,但入口香港就唔一定可以賣,消費者要小心選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