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台灣不能反全球化

台灣要與大陸簽服貿協議,其中重要的論據是台灣想藉此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這是一條面對生存發展不能回頭之路。然而,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各地都面臨反全球化的聲浪,此起彼落。

台灣反服貿協議也是反全球化的一環,不過其中滲入了恐中、反中的因素,聲浪更加壯闊。但是,台灣不得不面對全球化的趨勢,如果台灣能把服貿協議視為全球化的一環,就不至於如此憂心反制。台灣的民主化發展,到頭來深化了本土意識,在此意識的發酵下,排斥任何外來的影響,尤其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影響。台灣與新加坡、新西蘭簽自由貿易協議都能順利通過,但面對還是以中國大陸讓利為基調的兩岸服貿協議,卻有半數台灣民眾反對。太陽花學運雖有部分不滿社會情緒的投射,恐中、反中卻是社會深層的擔憂意識。

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是充滿挑戰的登頂之路,這條路要走得平順與圓滿,就必須能理性面對,而非任由民粹升騰,暴露台灣社會的弱點。

台灣要走全球化路線,不想當世界孤兒,政府就應站在普羅大眾的立場,宣導為何必須參與經濟整合,以消費者導向。此次服貿爭議的說明中,當局用了社會大眾聽不懂的專業語言,說明對銀行、保險業登陸的好處,官方語言與庶民太遙遠了,根本無法感召人心,故反服貿協議者認為只有利於大企業,庶民無以受惠,甚至要面對未來失去工作機會的恐懼。

經濟全球化及區域經濟整合能夠體現公平正義,台灣必須有不怕競爭的承擔,且處理好兩岸經貿關係,才能取得話語權,政府應好好思考如何化解台灣內部的不穩定性與不確定性。兩岸經貿必須向前走,如何走得穩健,全民信任,才能跨出區域經濟整合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