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寶庫:移植萬能幹細胞具致癌風險

萬能幹細胞是人工多能幹細胞,於二○○六年由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教授的團隊研發。它是從人體細胞導入特定基因,將之重新編程,成為「誘導多能性幹細胞」(iPS),這種幹細胞可分化成多種譜系的細胞,例如肝細胞、脂肪細胞和心肌細胞,性能與胚胎幹細胞相若,分化能力成體幹細胞更廣。

現限於研究 須更多實驗

萬能幹細胞較現階段只限於研究用途,由於它可在體外無限分化成各種不同類型的細胞和組織,故適用於疾病模型、藥物測試和器官再生移植。最新技術已可透過非入侵性方法,採集血細胞、頭髮毛囊細胞或尿液內細胞,將其重編程為「誘導多能性幹細胞」。

不過,由於萬能幹細胞要在實驗室內經過多重繁複的程序,包括基因導入及組織培養等,才可「製造」出來;同時,因它擁有較高的多能特異性分化潛能,所以移植後致癌的風險亦相對較高。因此,現階段必須進行更多實驗研究,改善編程及分化程序,以降低日後在臨床應用的風險。

如欲了解更多相關知識,可參加醫學院六月八日舉辦的《基因醫學解碼─基因與癌症及幹細胞》健康講座。

詳情及報名請登入http://www.hkuehealth.org/chi/genomic/index.html或致電2831 5083馮小姐查詢。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研究主任 何頌怡博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