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關卡重重 創科局好事多磨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繼前年五司十四局架構重組建議受阻於立法會而告吹之後,特首梁振英在今年施政報告中重提成立創新及科技局,而當局日前亦已向立法會提交相關文件,表面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然而,由於社會意見分歧,加上部分立法會議員刻意阻撓,創科局何時才能瓜熟蒂落,仍是未知之數。

為了促成創科局盡快成立,資訊科技界發起聯署行動,至今已獲四十多個團體以及七百多名業界人士簽署。業界人士要求全體立法會議員支持成立創科局,指鄰近的競爭對手如新加坡、南韓等地政府對科技產業無不大力支持,港府再不行動,將會落後於人。

其實,香港在創新科技方面早已落後於人,而不是「將會落後於人」。環顧亞洲四小龍,只有香港的科技產業不成氣候,其餘三小龍可謂各有特色,尤其南韓更是一日千里,不少領域已超越日本;而新加坡亦已將高科技產業由電子訊息擴展至製藥及生物工程,成為帶動經濟的重要火車頭。

眾所周知,在這個知識型經濟時代,創新科技已取代土地、勞動力甚至資本,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一個地方科技創新能力的高低往往決定其國際市場的競爭地位。香港經濟之所以一直未能成功轉型,競爭力每況愈下,經濟結構愈來愈單調,道路愈走愈窄,就是因為科技發展落後,不僅無法與歐美先進國家相提並論,與鄰近地區相比也是瞠乎其後,甚至連深圳也遠遠勝過香港。港府投入不足,欠缺全盤政策,而且連一個統籌的部門也沒有,創新科技云乎哉!

香港並不缺乏科技人才,也不缺乏科研成果,只是因為當局過去不重視,不僅科技人才留不住,連科研成果也留不住,一味為他人作嫁衣裳。歷屆港府都將發展創新科技掛在嘴邊,可惜只是葉公好龍,自欺欺人而已。董建華時代曾設立創新科技委員會與工商及科技局,曾蔭權時代「去科技化」,科技局不翼而飛,現屆政府另起爐灶,無疑用心良苦,但能否順利通過立法會這一關,令人不無疑問。有議員以疊床架屋為由反對,有議員則為反對而反對,在隨時遭遇「拉布」之下,即使成立創科局得到業界人士及民意廣泛支持,恐怕也得經過重重波折。

當然,創科局惹來不少爭議,與設計方面有問題不無關係。根據當局的方案,從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分拆出創新及科技局,僅將創新科技署及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撥入新政策局管轄,而負責創意產業的創意香港及知識產權署等政府部門則沒有納入,被批評「唔湯唔水」。當局稱創意產業涉出版、設計等,未必與科研有關,其實在知識型經濟時代,創意產業往往離不開科技,當局刻意將兩者分開,實在很難自圓其說。

無論如何,香港已浪費太多時間,成立創科局既有實際的需要,亦一直是業界的訴求,能否排除阻力,盡快成事,成為港府的最新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