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深入民心 交流精要

中國強國之風吹起,政府展現強勢作風,對內打擊不正,對外絕不退讓。相比之下,中共對台部門的官員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大概他們也深感台灣人的作風,知道行事必須和煦溫情才能獲得效果。君不見年前時任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赴台的風風雨雨,在民眾尤其綠營的抗爭中總是面帶笑容溫和以回應,結果成功走過抗爭,台灣民眾也感受到陳雲林的善意。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原本定於四月赴台訪問,這是中共對台官員正式登台,意義非凡,但遇上了一場太陽花學運,讓張志軍的台灣行充滿變數。

張志軍在博鰲論壇上向台灣記者表示了想要赴台的熱忱,引起台灣媒體注意的是他對於這場學運的陳述:「學運給了我一個啟示,就是需要了解台灣所有情況,尤其基層民眾和中小企業的想法。」如果條件允許,他希望能直接與台灣學生對話。

太陽花學運爆發之後,諸多社會賢達以至黨國大老均呼喚馬英九應該站出來,與學生對話溝通。惟馬英九錯過了時機,學生氣燄高漲、士氣如虹,自然不再接受。

服貿協議的爭議,起源於溝通不足引起朝野認知的差距,加之馬英九要求全案盡速通過的硬推,才會引起社會的反彈。溝通乃是硬道理,但必須放低姿態,今張志軍展現誠意,願與台灣基層民眾及學生溝通,直接對話,以化解深藏的疑慮以及被操作的誤解,必可起到效果。

兩岸關係不應逆轉,彼此更應珍惜得來不易的成果。目前,社會各界關注服貿協議的風波會否影響兩岸關係的發展。由於兩岸的社會背景、政制體制大有不同,深入民心才是兩岸交流工作的精要,要了解雙方的歧見以及民間的感受,是張志軍赴台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