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學運經過了三月三十日的五十萬人群眾運動達到了抗爭的高峰,學生領袖表示得不到馬英九確實的回應,又回到了立法院繼續佔據抗爭。學生們已兵疲馬憊,談起想回家而眼眶泛淚光,學生們追求民主的真諦,未必能即刻可以收到效果,必須有一退場機制以光榮撤退,凡走過的都會留下痕迹,學生們追求民主公義的努力奉獻,社會都看到了也感受到了,對這些年輕世代刮目相看,並給予掌聲。
學運如何落幕,執政黨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給予學生回應的台階,包容他們的意見,胡適說包容比民主重要,讓民主能更加完備。
其次關於服貿協議在社會一片質疑且恐中的情緒中是否還要強推力推,馬政府擔心服貿協議不通過,台灣三年內就邊緣化了,但是抗爭的學生及社會氛圍對服貿的推行充滿了不安,企業界巨子感嘆「自己的國家自己救」,有此壯志豪情,馬政府又何需如此急急切切求速成,事緩則圓。學生及社會呼籲成立兩岸監督機制才論斷服貿協議的通過,兩岸的議題在馬英九執政這五年來向前快步走,社會隱藏了不安情緒,這次反服貿的學運可說是此不安情緒的總爆發。
今後兩岸關係仍將繼續深化,必渡過這困難的深水區,台灣的民意過半數不支持服貿協議,就是怕台灣被鎖進中國大陸,是沒有互信的基礎使然。
去年五月以來,反服貿在台灣民間都只是零星的抗議火花,並沒有凝聚成一股力量,主因是它太複雜,說不清也理不清,民眾覺得事不關己,今因失程序正義,學運的爆發,讓台灣走出了公民社運的新境界。政府不能為所欲為,顧及人民的感受將是執政當局的重要課程,步步為營才能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