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中美留條路互利共行

前文提到「實用主義的美國人」,不妨與讀者分享一段歷史。據埃里克‧杰‧多林寫的《美國和中國的最初相遇——航海時代奇異的中美關係史》說,鴉片戰爭前,對華貿易的影響通過各種方式遍及美國。資金注入造船、裝備、稅收等,並用來在全美各地大量買賣貨物,使經濟的競爭力大為提高。

換言之,在鴉片戰爭前,美國勃興的對華貿易,幫助了美國站穩腳跟,奠定了其在十九世紀的經濟和工業實力,其中最受青睞的投資機會是橫跨大陸並連接各州的鐵路。米歇爾二十日甫抵北京,第二日,彭麗媛陪她一起逛故宮。米歇爾也許會拿白宮與故宮作一番比較,可是,有一段中美交往的歷史,不妨一知:一七九五年一月,美國使團從廣州北上到達北京,胡吉克斯特成為第一個訪北京的美國人,也是第一個見到清皇帝的美國人,胡吉克斯特不像英國人那樣死腦筋──馬噶爾尼使華時,英國人不願跪下僵硬的膝蓋,讓大清王朝的皇帝和王公大臣頗有不滿。

美國畢竟建國不久,凡事向實用看,胡吉克斯特沒有甚麼「文化」包袱,他向乾隆磕頭行禮,留下了不錯的印象,據說甚至沒有任何公使得到過大清王朝這樣多的待遇。美國佬二百多年前已深明「男兒膝下有黃金」的道理,確實可喜可賀!

美國在世界舞台無疑依然擔當重要的角色,對於中國的崛起,尤其經濟上,民間的調查指「美國人把中國視為頭號敵人」,擔心中國經濟發展不利於美國,認為未來幾十年中國將成為美國最重要的戰略和經濟對手。

不過依老朽看,美國佬還是深明孟子所說的「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美國與中國,最終都係要留一條路——互利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