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反服貿佔中環 相似相憐爭權益

上個星期,就在香江政壇為立法會訪滬、反對派議員要和北京大員就政改之事「和風細雨」、「溫良恭儉讓」有商有量之時,台灣爆發了「反服貿」、大專學生佔領立法院的事件,數百大專生「突然襲擊」立法院,抗議兩岸服貿協議「黑箱作業」,抗議馬英九政府、國民黨「獨裁專制」。

立法院外大批民眾「保護學生」,阻擋警察進入立法院清場。對於「突如其來」的事件,馬英九政府反應遲鈍,態度消極傲慢,拒絕和學生對話,不理會學生的要求,結果學生將抗議升級,在全台灣爆發了反服貿學生運動,並將台灣社會各界捲了進去。

良好局面 強烈反彈

台灣反服貿學運爆發後,香江反對派和「佔領中環」組織者極為興奮,不少人跑到台灣聲援、取經。他們似乎受到了啟發和鼓舞,認為「佔領中環」還不夠,應該也學台灣佔領香江立法會,佔領包圍其他標誌性的政府或公共機構,擴大「佔中」範圍。他們認為台灣反服貿學生運動作出了榜樣,對香港人爭取「真普選」是巨大的鼓舞和激勵。如果不把「佔中」搞大,將很「慚愧」也。

台灣反服貿學生運動的發生背景,和近年的兩岸關係有關,和台灣民眾之中有一股強烈的反對這些年兩岸經貿、社會、文化、人員交流發展太快有關,他們認為這些年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融合,令大陸的資本、金錢、人事等影響力「侵佔了台灣」,經貿方面的得益者主要是少數商界人士,是利益集團,台灣民眾特別是「本土經濟」得益不多,甚至受害。他們認為馬英九政府大力推動兩岸經貿發展,是出自個人「青史留名」的政治野心,並非「愛台灣」,是「害台灣」。而北京方面向台灣「送大禮」,更是居心叵測,是為了最終控制台灣,把台灣「統掉」、「吃掉」。今次反服貿學生運動就是對兩岸關係近年發展「良好局面」的一個強烈反彈。可以預知,其政治影響會很深遠,更直接的影響乃今年台灣「七合一」選情,影響兩年後的台灣大選。

關係密切 矛盾漸生

以某種政治情緒和社會背景而論,香港的「佔中」運動和台灣的反服貿學生運動有一定的相似相憐之處。香港「佔中」運動的社會動員力也和這些年的中港關係有直接而重大的關係,聚焦點則在政改和普選特首問題上港人要求「真普選」。而實現「真普選」的一個重要願望,還是那個吵吵嚷嚷、拚命爭取的「民主拒共」,還是那個港人認定的不受北京控制、干預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回歸後,中港關係密切,北京向香港猛送各種「經貿大禮」,為了帶旺香港消費,促進旅遊發展,推出的「個人遊」令香港「到處行走內地人」,令香港人強烈感到香港愈來愈像內地的城市,這當中摩擦難免、矛盾難免,而經貿大禮、個人遊最受得益的也是少數商家、利益集團。

當然可能有不少調查和數據顯示,中港這些年經貿、人員緊密交流促進了香港經濟,提高了就業率,帶旺了市場,但一般人是不會理睬這些經濟數據的,也感受不到這些數據背後的「正面意義」。一般市民最在意和感受到的是自己在衣食住行、生活方面的點點滴滴,感受到的是對自己的不便和人與人之間的摩擦,於是中港矛盾對老百姓而言,不再是抽象的說法,而是具體的權益。

那麼,北京和香江府衙應如何回應香港人「真普選」的要求呢?如何回應港人「中港矛盾」的真實感受呢?這要看他們的心態和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