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審核難民身份需時,令假難民變相能合法地「逾期居留」,有關注組織直指,香港難民政策較其他國家寬鬆,審批時間又長,酷刑聲請者即使不獲批,亦可透過上訴及司法覆核等方法延長逗留,種種政策漏洞被濫用,導致假難民襲港。近期當局提高難民的人道援助津貼,恐成為經濟誘因產生磁石效應,吸引更多難民來港,將對香港經濟及治安帶來沉重代價。
本港自一○年至今,用於酷刑聲請者的開支達十四億四千二百萬元,較港府於八九至九八年間替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署墊支共十三億二千八百萬元還要多,至今港府仍在追討難民署十一億六千二百萬元的欠款。而一三至一四年花費約四億五千萬元公帑,當中包括逾二億四百萬元的人道援助、約九千萬元的法律援助、及相關政府部門處理聲請時所涉及的人手開支等。
此外,港府一再增加對聲請者的援助,每名聲請者每月領取糧食津貼由一千零六十元增至一千二百元,而每月居住津貼則由一千二百元增至一千五百元,但不少聲請者仍然指援助不足,早前就有一批正等候酷刑聲請申請人示威,要求當局將租金津貼增至三千元。
關注「假難民」問題的反對濫用綜援大聯盟召集人李梓敬直指,香港的難民政策比很多國家寬鬆,由於本港已簽署聯合國的《禁止酷刑公約》,不能即時遣返難民,港府同時會向滯港難民發放津貼,但毋須任何資產審查,近期社會福利署更提高難民的人道援助津貼,擔心會產生磁石效應,吸引更多難民來港,將對政府庫房造成不必要的財政負擔。
李梓敬又批評過往當局對難民身份的審批過程過於緩慢,有個案需時長達八年,令難民滯港問題惡化。過往數字亦顯示,符合難民資格的個案少之又少,反映不少人透過政策漏洞來港,甚至從事黑工、非法勾當、賣淫,令相關罪案率上升,更衍生社會及治安等問題。
另外,李認為最佳方法是停止向滯港難民發放津貼,「至少唔好增加津貼」,以降低經濟誘因從源頭減少難民申請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