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好大喜功

政府建議在香港中部水域的交椅洲附近建一個大型人工島,或多個人工島安置住宅、商業等不同類型的設施,發展為「東大嶼都會」,容納數十萬人口,作為香港新的核心商業區。這個建議與東涌的發展計劃不同,規模更大,影響更深遠;但在此之前似乎各方沒有討論,不知政府從何而來有此構思。

人工島的建設投資龐大,時間也長,且位於香港中部水域,在水道、生態、景觀方面都會有巨大的轉變,特別是規劃有道路連接港島與大嶼山,使整個區域的交通更變繁忙,對環境的影響更大。

初步看,這個建設計劃應比馬灣更大,而馬灣給人的印象是簡單在水域小島建起市中心式的高樓大廈。幸好傍依青馬大橋,景觀突兀程度有所掩蓋。但在中部水域的人工島建新市中心,高樓林立,有點像海市蜃樓 ,與周邊環境並不協調。這樣的人工建造,在發達社會於二次大戰之後已少見,理由是這屬於暴發戶式的城市建設。由房地產商和工程企業所推動,符合政府官員的好大喜功,卻與可持續、包容城市發展原則相違背。

此中的理念是否定歷史、社會和生態環境,以金錢來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城市來。事實上,我在本欄經常說,在南丫島、坪洲、長洲、梅窩等地,可仿威尼斯建設一個環海城市帶,不同社區依傍原有村落市區發展,保持多元化和生態環境,這更符現今發達社會城市發展的理念。人工島計劃今年七月便要研究,為甚麼這麼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