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政治解碼:走出密室 建立互信

工聯會核心黃國健說,政改早餐會有形式性意義,象徵中央與泛民的溝通在轉變中。這句話可圈可點。

北京不斷伸出橄欖枝,一時西環回請宴,一時中環早餐會,一時上海破冰行,看來真正目的不是想跟泛民談出甚麼共識來,而是想跟泛民共構一種新的溝通形式,想把十多年來的對話機制扭轉,由枱底變為枱面,由個別游說變為集體談判,由短期操作變為長期運作。

北大人曾經說過,跟泛民話不投機半句多,這當然是事實,但不代表雙方完全隔絕對話,相反這種接觸從來未停止過。這些互動有幾個特點。第一,是議題性的,例如每次政改,交手講數,三上三落,鋪鋪計算鋪鋪清,沒有情感累積,沒有往績可考。第二,是枱底化的,暗中議價,密室交談,雪泥指爪了無痕,沒有官方紀錄,沒有公開承諾。第三,是小圈式的,政黨核心,北京探子,對話內容只有天知地知,泛民之間互相不知對方的底蘊。

然而,最近幾次的政改碰頭中,完全打破這些潛規則,大夥兒公開來談,不論西環中環港澳辦,全部有名有姓有官方銜頭,更重要的是,北京似乎想向泛民傳遞一個訊息,這次重啟溝通是長遠性的機制性的,白鴿黨一○年走入中聯辦後被指「密室操作」的一幕不會重演。

有政圈人士分析,政改談判拉鋸激烈,爭持不下,北京就算做戲也好,也必所讓步,問題是有關妥協只能是「小讓」,不會有「大讓」,如果要政改通過,普選成真,必須一手硬、一手軟,既守穩「三個符合」,又打感情牌,要跟泛民建立一套溝通機制,一個互信基礎。

事實上,建制派已有風聲吹出,游說泛民先收下這個「篩子」普選方案,政治一日也嫌多,一七年不能「出閘」選特首,不代表以後也不能。這種說詞泛民會相信嗎?所以,溝通與互信便顯得很重要了。

王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