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需要血管運送血液和養分,但若血管先天畸形,可造成嚴重問題。畸形血管可壓迫正常組織,有患者面容嚴重扭曲、眼球凸出,若患處破裂更可大量出血,危及性命。惟畸形血管往往深藏在正常器官及神經內,難以切除。伊利沙伯醫院○九年率先引入放射科及外科等跨團隊主理的「混合型手術」,先透過造影儀器「鎖定」畸形血管,注入生物膠水使其硬化凝固,好讓外科醫生可準確落刀,將患處連根拔起,再進行重整手術,至今已完成二十宗個案,無人復發。
伊院○九年成立脈管病變綜合治療團隊,伊院放射診斷部顧問醫生潘偉麟解釋,脈管病變包括先天血管及淋巴管疾病,可出現在任何位置包括手臂、面頰及舌頭等,令面容扭曲,一般發病率約一成。異常血管細胞可早在胎兒期出現,任何年紀皆可發病,伊院患者介乎八歲至七十多歲。該部門副顧問醫生馮漢盛指,血管畸形沒固定形態,且可深藏正常組織,傳統手術難準確定位,有機會傷及正常組織或引致大量出血,「切唔清隨時會復發。」
新團隊結合介入放射及外科團隊,設一站式手術室,配儀雙平面X光血管造影機。潘指放射科醫生可看到細緻及多角度影像,配合超聲波引導將顯影劑、生物膠水或硬化劑等注入患處,「若打得唔準,滲入視神經可致失明, 滲入腦血管更致中風。」他指待畸形部位「凝固」時,已封堵近九成血管,當外科醫生接手切除時,出血量可大減,亦可隨即為手術部位進行重整。
伊院外科副顧問醫生陳志滿亦指,未有混合型手術前,曾為頸部甲狀腺動靜脈畸形的病人做手術,花耗逾廿四小時,「依家一個上午可搞掂,病人失血量由一、兩公升減到得幾毫升」。惟他警告,脈管畸形並非像一般腫瘤,從中心位置發大,而是像樹根般向外伸延,盤根錯節,若深植其他組織,便極難切清,呼籲病人若在早期察覺問題,應立即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