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作育英才 功在未來

梁振英第二份施政報告,除了扶貧,對教育的資源投放,也是十分受社會關注的議題。投資教育,是為社會未來發展培養人才、儲備人才。有學者指出,未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有賴科技的發展,而科技的發展,有賴人才的培養。所以,政府重視作育英才是必須的。

施政報告中有關資助教育的五項措施之中,最大突破是資助學生北上升讀大學,且不設名額上限。事實上,內地有不少大學水平甚高,例如北京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天津的南開大學、上海的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以及廣東的中山大學等,都頗負盛名。這些大學與外國大學相比並不遜色,相信對香港學子來說是不錯的選擇。現在政府既然提供資助,預料前往內地升學人數將會上升。近年有不少內地學生來香港升學,香港學生增加北上,不失為一種新的互動。

但除此之外,政府對高中畢業生的升學扶持仍相當有限,包括資助副學士進入大學、境外升讀知名大學和自資學士學位課程等,合共每年只得二千一百二十人受惠,與中學畢業生人數相比可說「杯水車薪」。以二○一二年為例,有十萬名中學畢業生,符合進入大學資格有四萬多人,而全港能提供的學額僅約一萬五千個,學位之缺可想而知。如何讓更多學生可就地接受專上教育,將是政府未來要面對的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