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房屋問題已到臨界點

特區地少人多,房屋政策是重中之重,自然無錯;但空有房策而無人口政策,則隨時一錯再錯。特區房策在港英時代已開錯了頭,殖民地管治心態,高地價政策最便捷,庫房收入穩定,保證宗主國不用倒貼殖民地;但為求社會穩定,一樣要解決基層住屋問題,政府房策概念,說到底就是「安置」,不外把基層人口從當年的木屋危樓安置到較安全的石屎公屋。如此政策,當年可接受,但沿用到今天,比較鄰近華人社會的住房,像中國大陸、台灣、新加坡以至澳門,便知特區住房除了量,更有質的問題。

房屋需求量,長策會自然計得出,難計的是人口增長看不見盡頭,每年起碼來五萬,十餘年來了八十萬。據說新來人口有助減輕人口老化,但新移民愈多,特區人口仍老化。本地長者本已弱勢,來的新移民又是弱勢的多,人口老化速度或許減慢,但弱勢階層爭奪社會資源的情況卻愈見慘烈,輪候公屋人龍只會愈來愈長。

社會基層愈來愈多,一是資本主義帶來貧富懸殊,另一卻是政府政策造成,只管房屋不顧人口的政策思維,以為把公屋需求跟私樓市場截然分開,多建公屋便算解決住屋問題。不敢正視樓價超高的事實,市民花畢生積蓄只能購買比公屋大丁點的私樓,自然選擇留守公屋,不只無力上車,直情打壓換樓欲望。若情況繼續,不用等到五十年不變,特區早已遍地劣質公屋。房屋問題早已到臨界點,施政者要有大魄力,要麼闢地填海增土地,大刀闊斧壓樓價,要麼面對現實,拿回單程證審批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