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營商環境每況愈下

特首的第二份施政報告對基層繼續派糖,是可以預期的事,畢竟貧窮人口的數量大,而扶貧也是任內施政的重中之重,何況派糖有助即時紓解民困,減少社會怨氣,適逢「政改年」,做法實在不難理解。

惠民措施亦涵蓋中產階層,退稅、扣稅、寬免差餉及電費補貼等也是「指定動作」,詳情留待財政司司長的財政預算案,會有更精準的交代。中產是民意的主流,是施政尤其是政改積極爭取的對象,同樣可以理解。

反而工商界對營商環境惡化的憂慮揮之不去。競爭力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美國傳統基金會及《華爾街日報》的全球經濟自由度報告,香港雖然繼續蟬聯冠軍,但廉潔度得分顯著下跌,新加坡則追近,兩者差距僅為零點七分之微,警鐘響起,殆無疑問。

個人遊的正面作用在下降之中,引起業界的關注。年輕一代對中港融合之大勢有所抗拒,反對的呼聲持續上升,政府有何應對之策,值得關注。金融界在人民幣國際化利用香港「走出去」的過程中有所得益,作為人民幣的主要離岸經營中心,業務上升的空間仍多,但面對上海以至天津等內地一線城市的大幅迎頭趕上,本港的優勢能否有效維持,實在不無疑問。

中小企的憂慮最多:最低工資水平每兩年就向上調整;標準工時的落實只是時間問題;珠三角的營商成本過重,回流香港則談何容易。施政報告未有釋放有力的正面訊息,不滿情緒在增加之中,勢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