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獲獎無數睥睨影圈

邵逸夫成立的邵氏兄弟影業(香港)有限公司,於六十年代後,可謂稱霸本港以至東南亞電影市場,曾拍攝逾千部電影,在世界各地獲獎無數,一向重視質素的邵逸夫更揚言:「沒有好的戲,我寧願燒,已燒掉好多部!」盡顯一代電影霸主之豪氣。但他的電影路並非一帆風順,事業幾經戰亂、火災等打擊,憑堅毅不屈才克服多次驚濤駭浪,成就影視王國。

邵氏兄弟影業(香港)有限公司於一九五八年成立,邵逸夫任總裁,同時於九龍清水灣買地籌建邵氏影城,出品的電影千部,膾炙人口的影片為邵氏帶來無數獎項,六、七十年代揚威海外電影頒獎禮,如一九六二年李翰祥執導的電影《楊貴妃》於康城影展獲頒優秀技術大獎、電影《藍與黑》獲第十三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據統計,單從一九五九年至一九七三年,邵氏出品的電影共得大小獎項四十六項,創下中國電影史紀錄。

迎合大眾口味 嚴格把關

孕育如此大量優質電影,為香港電影歷史寫下輝煌一頁,邵逸夫對影片的嚴格把關,當然是重要的一環,若出現劣片而無法補救,他寧願燒掉,他曾在訪問中表示:「在早期,我成日燒片,沒有好的戲,我寧願燒,燒掉好多部。」以保「邵氏出品,必屬佳片」的金漆招牌。他解釋背後理念說:「觀眾看了劣片一定好不開心,看多了,就會對你失去信心。」也因此贏得「中國電影大王」的稱號。

邵逸夫製作電影堅持優質外,也會考慮觀眾喜好。凡是觀眾不喜歡的就堅決不拍。曾有人指他製片的方程式只是「茄汁」(血腥)加「色情」,拍攝的都是媚俗作品,他辯護說:「沒有人希望做虧本生意,要我攝製只有一小撮人懂得欣賞的藝術電影,我寧願拿錢出來直接支持藝術節。」

陋室親躬 經歷多次難關

邵氏輝煌的成績實在得來不易,邵氏兄弟創業時要在新加坡所租的簡陋房間裏,親自整理片子及製作海報。邵逸夫回憶起那段日子時曾感慨地說:「在那樣的生活中,我學到了許多東西,這些東西讓我一輩子受用,如果我不經歷這一段生活,不會有今天。」

邵氏兄弟後來又經歷多次難關,一九二九年經濟危機打擊全球,新加坡電影院的觀眾大減,需艱苦經營。三一年八月,一場大火更吞噬了邵逸夫大哥設在香港的天一公司,所有廠房和影片拷貝被燒光,多年心血毀於一旦。但他們迎難而上,之後在香港、星、馬等地擁有一百三十多家戲院,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再帶來厄運,日本攻佔香港和新加坡,百多家影院被燒為灰燼,邵逸夫更被日軍以「拍攝反日電影」的罪名鎖進地牢,後經朋友幫助才化險為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