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特區社會政治化

有說社會愈來愈政治化,究其實可能是原來的政圈政治化不起來。比如佔中、反佔中運動,牽頭的、對頭的都不是立法會內的泛民或建制議員,由年頭商討到年尾,都是民間主導。民間帶頭反對,充滿不穩定的未知數,亦正正讓阿爺對佔中有如芒刺在背之感。

舊時說「行政吸納政治」,特區如今就連政治場所也吸納不了政治,政治人物於社會運動失去牽頭作用,搞了二十年的立法會反對派,在政改諮詢開始時,居然找不到一個頭面人物帶領。立法會貫徹功能組別、分組點票的形式壓制,反對派表現無力,最後反迫使反對聲音由政治體制外流,立法會失卻政治化功能,社會反而政治化起來。反對派無力,政府的行政依舊失效,是特首無認受性。面對社會的反對聲音,政府沒設想把政治吸納回體制內,反而擴大戰場,於是民間又多了些撐政府組織,實行社團對社團,用抗議對抗議,示威對示威,大家鬥大聲,坐實社會的政治化。

政策負面,態度便要正面,本來是搞政治的基本技能,但特區政府搞到政改諮詢才驚覺起來,情願由政務司加個律政司主持大局,不過明知討論政治價值觀根本難以服眾,不如趁早把方向轉到法治層面上,避免社會過度政治化。特區政治,到政改一刻,特首彷彿成了司長幕僚。

一三年的特區政治,氣氛詭異。反對派的主流力量不在立法會的泛民,而在民間;政府的管治如果不想弄僵,枱面上能派用場的不是特首,而是政務司司長。不外說明,如果政制不改,又如果特首的態度不改,特區注定無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