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付禽流感的主要招數有二,一是撲殺,另一是為家禽注射疫苗。這些招數在多年前禽流感尚未傳人時已開始使用,而當時禽流感只屬一個令大量雞隻發病死亡、雞農損失慘重的經濟問題,而非人類公共衞生問題。
禽流感在雞隻傳播極快,數萬雞隻可在一夜間死亡,並迅速波及鄰近農場。農民須採取殺無赦手段,方可阻止蔓延;而活雞是禽流感病毒溫床,一旦雞死了,病毒便無法繼續孳長。
殺雞令農戶血本無歸,且善後包括雞場消毒等工序需時,令雞場生產全面停頓,一經權衡輕重,預防始終勝於治療,很自然成業界考慮。多年前,中美洲墨西哥出現H5N2禽流感,快速擴散,波及地域廣泛,除殺雞外,雞農開始嘗試為雞隻注射H5N2疫苗,目的在於預防隔鄰農場的禽流感傳來自家農場,結果證實有效。此疫苗就是至今仍然使用的H5N2疫苗。
當時疫苗使用只限於防止禽流感在雞群擴散,而非常規應用於所有雞隻。直至一九九七年,H5N1禽流感全球首次由雞傳人,造成致死病例,此疫症從此成為威脅人類安全的公共衞生危機。然而,應對仍然只限於撲殺及疫苗兩套老招數;稍為不同者,就是為所有雞隻常規注射H5疫苗,而非像從前在禽流感擴散時才注射。
H7N9禽流感抬頭,更令上述兩套老招數失效,皆因帶此病毒雞隻不病、不死,故撲殺無從。雞隻既然不病不死,除為保障人類安全外,實難找有力理據要求雞農為雞隻注射針對該病毒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