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為滿足好奇心亂放東西入口「品嘗」,但若「大個仔」仍有這習慣便不尋常,胃部長期積聚未能消化雜物,形成「牛黃」。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過去兩年接獲兩宗「病從口入」個案,一名健康良好及智力正常的九歲女童因腸痛、持續便秘及體重下降求醫,內窺鏡檢查驚見一團約十六厘米長的頭髮堆,因積聚在胃部多天致胃潰瘍,需即時鉗走。韓錦倫說,女童沒有心理問題,吞頭髮原因不明,但他提醒情緒不穩或壓力過大的小童都有機會出現相關行為,家長應該多加留意。
牛黃指囤積在消化系統及無法消化的物體。韓錦倫前年曾接獲一名九歲女童因持續三周左腹疼痛及嘔吐求醫,更因無法進食,體重由廿七公斤跌至廿五公斤。醫生進行內窺鏡檢查,發現她肚內有一大塊「外來物」,且胃部兩處潰瘍,以內窺鏡移除異物時,竟發現是一大堆頭髮。韓把女童轉介精神科,卻沒證據顯示她有社交困難或精神問題,至今未確定吞髮原因,但估計是因女童的慣性小動作引起:「讀書時一路扯頭髮,甩咗啲又食落肚。」
另一宗個案則在去年初出現,一名同樣九歲、長期在弱智兒童宿舍居住的嚴重智障女童因腹痛求醫,檢查後發現她吞下大量用作固定餵食喉管的膠布,引致腹內含膿發炎,更驗出大量肺炎球菌,需入住深切治療部,經抗生素治療後已出院。
韓錦倫說,部分嬰幼兒因患「異食癖」,為滿足口腔感覺,愛將不明來歷物件放入口,當物件積聚體內又未能消化,可致胃潰瘍甚至穿腸。上述兩宗個案,智障女童的智力停留在幼兒階段,評估後屬異食癖,惟吞髮女童智力正常,患異食癖的機會微。不過,根據他的經驗,兒童患抑鬱、焦慮症或壓力過大,都會有類似的異常及自殘行為,提醒家長留意子女的社交狀況及情緒,如發現肚脹、體重急降及便秘等徵狀應盡快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