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關節置換術 老而彌「肩」

不少長者平衡差,骨頭較脆,不慎跌倒可致骨折。肩關節是第三大常見長者受傷的部位,假如骨骼嚴重碎裂,需接受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傳統手術的限制較多,會因肌肉退化撕裂導致人工關節「得物無所用」,手部活動幅度較小。近年引入本港的「反向肩關節置換術」,病人康復期較傳統手術減少一半,手臂郁動幅度亦較大。有患者完成手術後可舉手「高過頭」,能自行穿衣。骨科醫生建議,長者平日多做伸展運動,強壯肌肉和改善平衡,能減低摔倒受傷機會。

骨科專科醫生周啟斌表示,長者視力及平衡力較差,受傷骨折的情況常見,他推算本港每年肩關節置換術個案約有兩千宗。骨折嚴重者,即肩關節的骨骼斷了四截或以上,或同時甩骹移位及筋腱受傷,一般手術難以重組關節,病人需換人工關節。

不過,因傳統手術需靠肩膊的旋轉肩袖肌腱「發力」,部分長者的旋轉肌腱卻早已老化撕裂,換上人工關節亦難「發力」,白捱一次手術。周啟斌引述外國研究指,四成接受傳統人工關節的患者,手臂活動範圍少於九十度,舉高手的動作亦做不到,阻礙日常生活,須再做手術補救。

手術費貴三成

三年前引入本港的反向肩關節置換術,免除傳統手術的限制,以較強壯的三角肌代替旋轉肌腱「發力」,並因應改良關節的裝嵌方法,患者的手臂郁動幅度平均達一百二十二度,較傳統手術的一百○九度為大。新手術的康復期約為個半月,較傳統手術縮短一半,但手術費貴三成。他建議,年屆七十五歲、有骨質疏鬆症及旋轉肌腱嚴重撕裂的骨折患者,可考慮採用新手術。

周啟斌提醒,長者平日可做適量伸展運動、游泳等,鍛煉肌肉,改善平衡力。若有視力及聽覺毛病,應就醫及使用助聽器,減少意外摔倒的機會。

術後運動自如

「啱啱跌傷手嗰陣,要用另一隻扶住,痛到郁唔到!」八十歲的雷婆婆兩年前到西班牙旅遊時摔倒,右手骨折及右肩關節嚴重碎裂,回港接受反向肩關節置換術,一個月後右手可郁動,康復進度理想。她開心指,現時能夠自行扣胸圍及舉手「高過頭」,能自理生活深感滿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