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派錢是社會補償

政府派錢,澳門年年派且愈派愈多;現金、公積金注資、政府盈餘分紅等,名堂多多,未計養老金、醫療券,加加埋埋每年已經兩萬幾。

近幾年港澳物價、房價飛漲,打句問句都是拜個人遊所賜,受惠的是餐飲、零售業,但生活素質就全民受累,所謂旅遊興旺,骨子裏是全民付出。面對此情此景,澳門政府反而坦然,反正稅收增多,便直接拿來派錢,也不以民間稱之「掩口費」為忤。掩口費的意義,除了讓民間反對聲音變小,更是對全民生活素質受累的補償。

個人遊來得多,舖頭都是名店、金行、錶舖、藥房等;就是茶餐廳,也隨時分遊客、本地兩種餐牌,特區這種小地方,通脹不怪零售寡頭壟斷,遊客消費、奢侈品消費熾盛;物價推高舖租,舖租又推高物價的惡性循環不斷,反而憂心派錢會帶動通脹。

派錢這碼事,可以有三種概念,其一是社會補償,把個別行業的高稅得,不視作純粹的個別成就所得,而是其他社會階層有所付出而達致的結果,派錢是回饋,本該人人有份,澳門政府似乎如是看。其二是社會資源,由政府來分配,錢可以派,但要派給有需要的人,是有能者承擔,貧困者受資助。其三是單純稅務,只作退稅其實也是派錢,不過只派給有能力繳稅的人,沒能力者、有受損者沒半點受惠,不過把繳稅階層獨立於社會之外,無視其成功實際建基於其他社會階層的付出。

第三種只是財政概念,第一、二種牽涉政治理念,財政預算是政治工作,還是一種單純的會計出納工作,派不派錢最終反映財爺對財政預算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