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招頻出盲搶地 建屋大計淪畫餅

港府雖然訂出未來十年建屋目標,但對於「地從何來」至今一籌莫展。早前有人拋出將部分郊野公園改為發展房屋的話題,惹起社會激烈反彈,當局知難而退,改為打部分綠化用地主意,惟勢必再一次自取其辱。港府拓土建屋頻出怪招,非但無助解決問題,反而添煩添亂。

長策會早前提出未來十年建造四十七萬個單位的目標,本來已被質疑目標偏低,想不到連偏低的目標也未必可以達到。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承認,現時港府找到的土地與長策會建屋目標有差距,初步估計相差六至七萬個單位。如何彌補這些差距呢?他指政府已完成短期租約用地和臨時撥地、工地的檢討,加上完成第二輪綠化用地的檢討,其中有相當多的土地可以發展,但他承認,由於發展這些土地都要經過改劃的程序,而且必須諮詢區議會,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不可不知,改變綠化用地爭議之大,與發展郊野公園並無二致,諮詢結果如何不問可知。當局心口掛一個「勇」字,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爭議大偏偏拋出話題,一再點起火頭,反映港府拓土建屋束手無策,以致病急亂投醫。問題是,香港真的缺少土地嗎?港府真的山窮水盡,到了不得不打綠化用地甚至郊野公園主意的地步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香港目前已發展的土地不足整體面積的兩成五,低於國際平均三成的水平。除了郊野公園及綠化用地不可輕易動用,其實還有大量荒廢的農地、棕地、政府舊街市等可以發展,舊區及舊公務員宿舍重建亦可以提供不少單位,何況還有大量富豪會所用地都可以利用。事實上,港府以廉價甚至免費批出的約七十個私人會所土地,普遍存在會費昂貴、使用率低、沒有依約向公眾開放等弊端,造成嚴重的土地資源浪費。以粉嶺高爾夫球場為例,佔地一百七十公頃,估計市值達二百億元,目前只有約二千名會員享用,即每個會籍價值逾一千萬元,而港府每年僅收取約一千元租金,根本是以公共資源資助權貴享樂。單是收回這塊地用於發展房屋,估計可提供十萬個單位,可以解決不少問題。

說到底,房屋問題之所以愈演愈烈,癥結不在於沒有土地可供發展,而是官官相護、官商勾結之下,縱有土地也動不得。一方面,本已田連阡陌的權貴享受特權,霸佔大量公共資源;另一方面,多少無殼蝸牛棲身有港式「貧民窟」之稱的劏房,上樓遙遙無期。當局不敢觸動權貴的「蛋糕」,對現成土地視而不見,見而不用,卻一味捨近求遠,捨易求難,大談填海造地、見縫插針、寸土必爭,難怪有「盲搶地」之譏。

香港貧富懸殊不僅體現在收入差距擴大,更反映在對土地資源的分配極其不公。港府無力打破現有的利益格局,拓土建屋本末倒置,緩急不分,庸人自擾瞎折騰,十年建屋大計恐怕又是畫餅充飢。